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2005年黑龍江省開展十項利民行動巡禮
2006-02-05 10:41:49 來源:東北網  作者:龍督 賈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5日電 似和煦春風吹拂龍江大地,使人民群眾感受到了來自黨和政府的溫暖。2005年,我省圍繞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深入開展10項利民行動,努力為群眾辦好33件實事,取得了顯著成果。廣大群眾由衷稱贊說:『省委在全省開展的10項利民行動,為我們辦的好事太多了!』黨心民心心貼心

  自覺地把為群眾辦實事作為『民心工程』、『一把手』工程,納入黨委、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各級領導乾部深入基層,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

  哈爾濱市各級領導深入實際,解決群眾的困難和問題100多個,為群眾直接辦實事200多件。齊齊哈爾市把完成利民行動的任務指標當作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乾部整改成效的一把尺子,對開展10項利民行動的情況進行系列檢查和通報,促進了工作落實。黑河市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開門搞整改,注重把傾聽群眾呼聲作為改進工作作風的切入點,認真解答和處理了群眾提出的213條意見。大興安嶺地區相繼出臺了貧困戶救助辦法和中小學生住宿特困生補助意見,實現必保貧困戶得到救濟,必保貧困戶學生都能上學。省婦聯把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落實到日常實際工作之中,充分發揮省婦女兒童基金會公益慈善組織的特殊作用,一年四季推進春蕾計劃的實施,全年實現救助春蕾女童17019名,救助資金和物資達千萬元。省財政廳針對我省實際,采取各級財政壓縮其他支出投一點、用足用好教育費附加等政策籌一點、制定相關減免收費政策免一點等辦法,千方百計籌集資金,推進了全省中小學危房改造工作進程。

  和諧風吹黑土地

  從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入手,解決影響群眾工作、生活的突出問題。各地、各有關部門把推進10項利民行動的過程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使利民行動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載體。

  大慶市積極倡導『流動人口為大慶做貢獻、大慶為流動人口建家園』,專門建起供流動人口居住、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的利民苑小區,可供3000戶流動人口居住,群眾高興地說:『利民苑奏響了和諧樂章。』伊春市建立健全了建築領域農民工工資保障管理制度,嚴格按照工程合同繳納規定比例的工資保障金,全年有38個工程項目繳納工資保障金368萬元,切實維護了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七臺河市總投資500萬元,新建、改建農村浴池75個,涉及210個村,方便了農民就近洗澡,覆蓋率達90%%以上。省民政廳針對寧安市沙蘭鎮水災、松花江水污染、七臺河『11·27』礦難等突發事件,迅速啟動緊急響應機制,在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及時下撥物資和資金。省水利廳與各市(地)水利局簽訂利民行動責任書,向社會承諾用三年時間解決120萬人農村人畜飲水困難問題。省信訪辦開通的『省長電子信箱』,為社情民意反饋提供了更加快捷的平臺,開通以來,共受理信訪投訴21284件,全部辦結回復。省總工會全力推進『一幫一』工程,在解決群眾具體困難的同時,積極做好解惑釋疑、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省公安廳組織各地公安派出所積極參與城鎮社區安全建設工作,合理調整了社區警務室的布局,共建立社區警務室2382個。團省委積極組織基層團組織和團乾部與貧困戶(生)結對子,每個基層團委至少幫助一戶貧困戶,全年已與貧困生和貧困戶結對8201對。長效機制做保障

  在推進10項利民行動中,各地、各有關部門普遍建立了長效機制,有力保障了利民行動各項工作任務的推進落實。

  牡丹江市各責任部門把利民行動納入全年工作目標,建立了督促檢查、領導包扶、群眾監督、獎勵激勵和考核追究等保障制度,與全市重點工作一並推進,一並檢查,一並考核。雞西市建立了跟蹤問效制度、定期通報制度、目標考核制度,積極推進利民行動的落實。鶴崗市將10項利民行動納入年終考核,目標完成情況與牽頭單位、成員單位的領導乾部的政績直接掛鉤。省教育廳不斷加強省、市(地)、縣(市)三級助學體系的制度建設,先後制定了政府助學金籌集與使用管理辦法、助學行動實施辦法、貧困學生獎學金管理辦法等制度,使助學、助困工作逐步制度化、規范化。省委政法委協調督促政法各部門構建預防處理涉法涉訴上訪問題的經常性工作機制,加大了錯案倒查責任追究力度,一批執法辦案存在嚴重問題的人員受到了追究。轉變作風抓落實

  『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各級黨組織和領導乾部把這一執政理念體現在開展10項利民行動中,不斷增強服務意識。

  佳木斯市把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沿江風景帶建設、公園廣場昇級、城市亮化、規范物業管理等18件實事,納入利民行動同步推進落實,並實行動態管理,每月報工作進展,每季度進行小結,半年一公布階段成果。雙鴨山市在實施對農民糧食直接補貼時,堅持做到政策到戶、通知到戶、資金到戶。綏化市把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作為促進農民增收的一項重點工作,不斷推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目前,全市各類農村股份合作組織已由2004年的1927個發展到2005年的3367個。省衛生廳穩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全省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擴大到33個,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已達197.34萬人,參合率達到75%%以上,得到衛生部領導高度評價。省農委大力推廣普及先進實用農業技術,通過舉辦培訓班、科技大集、科普展覽、廣播電視講座,開展網絡遠程培訓等形式,全省共培訓農民530多萬人次,培育30多萬科技示范戶,示范種植品種60多個。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共依法取締非法職業介紹機構173戶,督促8432戶企業為96.7萬人繳納養老、失業、醫療保險費1.04億元,追發勞動者工資7336.6萬元,補簽勞動合同43.91萬人。省紀委通過抓『行風熱線』,認真解決群眾反映的政風行風問題,努力解決影響經濟發展和損害群眾利益的『三亂』等不正之風問題。省殘聯將『助殘行動』與農村專項扶貧相結合,確定了10個農村扶貧示范縣(市),100個農村扶貧示范鄉(鎮),1000個農村扶貧示范村,10000名農村殘疾人脫貧。

  瑞犬呈祥,龍江春早。我省各地、各有關部門正抓住『十一五』開局之年的有力契機,乘著構建和諧社會的浩蕩春風,拉開了新一年開展10項利民行動的大幕,繼續唱響愛民、親民、利民、為民之歌。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