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搶救滿語
2006-02-05 23:25:15 來源:新華網  作者:袁英 陳兵 姜兆臣 王璐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5日電 題:搶救滿語

  一種語言,會說者不足百人。一種文化,在艱難中沿襲、傳承。

  公元1616年,一個『馬背民族』建立了清王朝,1644年入主中原定都北京,並統治了中國長達260多年。滿語作為當時的『國語』,不僅記載、見證了清朝的歷史,同時留給後人一筆寶貴的財富。一千多年過去了,擁有1000萬人口的滿族,在我國56個民族中位居第三大民族。而如今,在我國會說滿語的人已經不到100人了。

  黑龍江省富裕縣三家子村,是我國北方的滿族聚居地之一,也是唯一保留著完整的滿族風俗和滿語會話習慣的地方。全村1000多口人中,60%都是滿族,但是能夠說上一口流利滿族話的人只有幾十位,而且大多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

  黑龍江省富裕縣三家子村村民石君廣(滿族):我奶奶問今天晚上吃什麼,我的大姨奶說吃的有大米飯,還有酸菜什麼的,還有粉條燉肉什麼的。說了好幾樣菜。

  石君廣從小在三家子村長大,雖然是滿族人,但他一直學習的是漢語。在他的同齡人、甚至跟他父母年紀相仿的長輩中,能夠說滿語的也寥寥無幾。2000年高中畢業石君廣回鄉務農,從那時起,跟奶奶有著深厚感情的他萌發了一個想法,要跟著奶奶自學滿語。

  黑龍江省富裕縣三家子村村民石君廣(滿族):我們家四世同堂,有奶奶還有小孩,我奶奶那個年代滿語說得特別好,但是到我爸我媽那年代就不怎麼學了,光能聽懂,說得很少。而在我們年輕這代說的更不會了。像我學了一些會說了也能聽懂了,但是其他人就是年輕人很少很少會懂會說了。再下一代如果沒有人教沒人管,恐怕滿語是怎麼回事都不知道了,基本就失傳了。

  今年80歲的奶奶——孟淑靜老人就是石君廣的滿語家庭教師。她的教學方法就是非常簡單的口耳相傳。幾年來,祖孫倆已經錄了5盤磁帶,其中涵蓋了單詞、句子及一些習慣用語。

  黑龍江省富裕縣三家子村村民孟淑靜(滿族):(他說)奶奶呀,你得教我滿族話,因為什麼呢,咱是滿族人。話語不能扔。等你老(去世)哪天我想你,我打開你這話,我就能聽你這聲音了,就這麼我就教我孫子。

  黑龍江省富裕縣三家子村村民石君廣(滿族):明明知道它就要失傳了我卻不整理它,就讓它失傳,心裡很難受。我是地道的滿族人嘛,父親母親爺爺奶奶全是滿族,血統完全是滿族血統,所以說有這種責任感。

  經過多年的面傳口授,石君廣已經積累了大量的錄音資料,並自己整理成冊作為長期研究的資料。雖然還不能流利地會話和翻譯,但他已經是村裡年輕人中的滿語秀纔。然而,石君廣一個人的努力並沒有影響滿語持續衰退的現狀。

  黑龍江省富裕縣三家村支部書記盧宏強:能說得比較好的在我們村能有20多位,都是70歲以上老人了。像我家就不會了。一句都不會了,我父母懂一點但不常說,生活用語一律漢話。天長日久把這個語言不用了放棄了。我們村也感到危機,但我們小小的村一級感到束手無策。

  黑龍江省富裕縣副縣長趙金純:如果說這個村的老人一旦故去了,語言消亡了,可能再拯救滿族的語言,或者說再想挖掘這個語言,那可能就在這個地球上消失了。

  在清朝,滿語曾經被推行至全國使用,從一開始的只有口語沒有文字,到了後金時代借用蒙古語中的文字,並加以『畫紅』注解逐漸形成自己的文字。滿語對現代漢語的影響至今存在。現代漢語中的一些詞匯如:『馬馬虎虎』、『磨蹭』等都是來源於滿語,小說《紅樓夢》中別有韻味的語言,就夾雜了大量的滿語以及當時滿人說漢活的習慣。清朝之後,滿語的學習也逐漸被廢止。如今會說滿語、學習滿語的人越來越少,曾經用滿文記載的那些史料逐漸成了天書。

  黑龍江大學滿語研究所所長趙阿平:因為在漢文檔案裡可能有很多我們找不到的一些歷史上的過程啊,或一些重要的史料,通過在滿文檔案裡翻譯查找,會得到,這部分檔案比較重要。有很多的對外條約比如中俄條約等重要的條約,簽訂的時候他所使用的文字是滿文而不用其他文字,可以說,滿文是作為清朝代表文字行書於對外的外交關系。

  作為清朝當時的『國語』,當年許多條約、條文和秘密檔案都用滿語保存。我國現存滿文檔案史料約200多萬卷(冊),僅黑龍江省檔案館就有滿文檔案4.38萬卷,重達60餘噸。眾多的珍貴史料,因為滿語人纔的缺乏而成為難以破譯的天書。

  黑龍江省富裕縣副縣長趙金純:這批檔案非常珍貴,整個記載黑龍江和沙俄當時的疆界的確定。據專家搞過測算,15個人要翻譯的話,一年整理1噸(史料),得需要60年。現在看頭一期培訓的人員,全國搞這方面,真正能搞滿文史料翻譯、整理,包括著書立說的人,全國不足20人。

  作為滿語研究的『活化石』,三家子村如今已經成了滿語研習的基地。近幾年來,中外語言學者多次到這裡走訪,用錄像機、錄音機不斷學習記錄,像咿呀學語的孩子一樣向這些七旬以上的老人討教滿語的詞句。對此,2005年富裕縣政府投資在三家子村建起了第一座滿語小學。

  黑龍江省富裕縣副縣長趙金純:縣裡也重視,黨市縣三級民委也重視,我想學校開課之後,至少能把語言能鞏固一段時間,同時也培養出一批人來,開完小學五年級課之後,他們自己的母語,對自己的語言學習也很有興趣。

  由於這座剛剛建起來的小學還沒有自己的專職教師,富裕縣的趙金純副縣長臨時擔任起了教材的編寫和部分教學工作。雖然條件艱苦,但是當地滿族孩子們學習的熱情卻十分強烈。

  滿族兒童:問:你們都想學滿語嗎?孩子:想!我盼望著學滿語,因為我是滿族後代,我要是不學滿語後代就失傳了。

  2000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黑龍江大學滿語言文化研究中心設立了滿族語言文化學碩士學位點,面向國內外招生,到目前為,這個專業已經培養了4屆碩士研究生。2005年,黑龍江大學招收了首批滿語言文化本科生,學者們在為挽救滿語做著不懈地努力。

  目前,世界上有23個國家的學者在研究滿語,不少國家甚至把滿語文化研究列為文化人類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專家預言,民間的滿語口語交流將在5至10年內消失。相信這筆珍貴的人類文化遺產,對於人類社會發展的研究具有特別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責任編輯:張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