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億元縣增至30個 縣均財政收入五年增幅12.4%
2006-02-06 07:15:0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憲武 馬雲霄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6日電 縣級財源建設『十五』展新姿,縣域經濟綜合實力日漸雄厚,GDP年均增長在10%以上。財政實力明顯增強,『十五』期間全省縣(市)級財政收入增長率由5.3%、7.5%、8.5%、 14.7%昇至18.6%,創10年來最高增幅。縣均財政收入由2000年的8021萬元增加到2005年的15026萬元,年均增幅達到12.4%。全省財政收入超過億元的縣(市)由2000年的21個增加到30個,3億元以上的由2000年的2個增加到10個,綏芬河、肇東突破6億元。

  2000年,省委、省政府針對全省貧困縣多、赤字縣多、補貼縣多和財政自給水平低等『三多一低』問題,作出了加強縣級財源建設的決定,省政府專門制定了《黑龍江省2001—2005年縣級財源建設發展規劃》。5年來,省財政廳會同省直有關部門和市縣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要求,把財源建設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來抓,縣級財源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

  為保證規劃的順利實施,省財政廳專門成立了縣級財源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全面負責組織協調和指導工作。32個處室被編成23個推進組,全面實行包扶工作責任制和項目負責制。

  幫助定思路、選項目,解決實際困難。他們在工作中打破計劃經濟時期延續下來的思維定勢,堅持思路創新和工作創新,實現由直接投入為主逐步轉向政策激勵、資金獎勵等間接投入為主;財政投入為主轉向引導和帶動社會資金投入為主;支持單個項目為主逐步轉向支持環境建設和解決經濟發展中的公共性問題為主的轉變。連續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實施了縣(市)一般性轉移支付補助一定3年不變,提高省對縣(市)稅收返還比例;對大慶周邊縣(市)開發小油田實行『讓利』;調整了農業產業化項目招商目I資鼓勵政策,對邊遠、邊境和招商引資難度較大的市、縣降低財政資金支持門檻;將財源建設資金全部用於財源建設項目招商引資獎勵等,同時還與省委組織部門共同建立了縣級財源建設考評工作機制,將財源建設績效與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的提拔重用結合起來考核,有力地推進了縣級財源建設工作。

  5年來,全省1187個縣級重點財源建設項目得到了省財政的資金支持,資金額達15.3億元。其中993個項目已達產,2005年,實現稅金32億元,同比增加10億元。雀巢、伊利、光明、完達山乳業、華潤、龍鳳、華富、格林玉米、金鼎、肇融、繼嘉亞麻等一大批依靠農業資源優勢發展起來的產業化龍頭企業不斷壯大;三精、葵花、烏蘇裡藥業等北藥開發企業高科技含量日益增強,肇源、杜爾伯特、雙城區塊小油田建設迅速;勃利、雞東、寶清、集賢等地煤炭資源豐富,後發優勢明顯;綏芬河、東寧、同江等地更是把『邊境線』變成了『財富線』。

  通過強力推進財源建設,5年來,縣級財政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全省縣(市)財政供養人口人均財力由不足8944元昇至2.2萬元, 17個原來只發四項基本工資的縣(市)全部按照國家規定項目和標准發放,18個縣鄉工資發放不同步的實現了同步,63個市縣全部或部分兌現了省裡出臺的御寒津貼和崗位津貼政策,呈現出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縣級財政收入逐年增長的良好局面。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