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7日電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抓好食品質量安全,讓人民群眾放心滿意,不僅事關有關監管職能部門的形象,更是關系到我們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和形象。從『大頭娃娃』事件、陳化糧加工大米案,直至去年年底發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飲食安全危機攪得百姓對吃越來越敏感,安全之弦越繃越緊。食品安全問題再度成為人民關心的熱點、政府關注的焦點。在省政協九屆四次全會上,許多政協委員紛紛表示出了對食品安全的擔懮,同時也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建議。
食品安全令人談虎色變
多位九三學社的委員指出,據他們調查,目前,食品安全存在著諸多問題。如路邊燒烤,夜市小吃,學校、醫院門口的午間售飯車等,既污染了周邊環境,又被周邊環境所污染;非法屠宰點加工的注水肉,來源不明的畜禽肉,催熟劑和農藥殘留嚴重超標的蔬菜瓜果等等嚴重威脅了百姓的健康;添加『吊白塊』的饅頭,霉變米做的米粉,用地溝油做的油炸食品等各種摻假偽劣食品層出不窮;許多中小型飯店杯、盤、碗、刀叉洗刷不潔,更有甚者將使用過的餐具用沾了工業洗潔精的抹布擦一擦,再用乾抹布抹一抹,就又拿去使用,使飲食業的食品衛生安全失去了必要的保證。
記者從衛生防疫部門了解到,近年,我國各種食源性疾病的發病率明顯上昇,每年用於食源性疾病的醫療花費逐年上揚,嚴重影響了社會經濟發展。目前,我國有乙型肝炎病人約2300萬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攜帶者人數約1.3億。餐飲器具不消毒必將促使類似乙肝這種消化道傳染病的肆虐傳播。
郭桂榮委員認為,我省食品生產企業規模較小、散、亂。食品生產企業約70%以下是小作坊,許多『隱蔽式』的家庭作坊分布在城鄉結合部、居民區等各個難以追查的角落,大多不具備生產合格食品的必備條件。這些小作坊生產經營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因其生產規模小,知名度低,出現一般性問題無人關注,出現重大的致死致殘的惡性案件時,這些經營者又沒有能力賠償,至多是被刑事處罰,而消費者只能自認倒霉。
『最突出的問題是職能交叉,多頭監管,效果不佳。』郭桂榮說,食品安全監管是『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涉及部門多,有農業、工商、衛生、質檢、商務等部門。各個部門的職能相互交叉,多頭監管,致使資源浪費,加重了企業負擔,讓消費者無所適從。有時出現問題,又會因為監管部門相互推諉而造成監管盲區。
管好『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
目前,我國有1070項食品工業國家標准和1164項食品工業行業標准。『食品安全最重要的就是標准!』郭桂榮表示,食品安全標准應成為確保百姓放心消費的有力手段。但上至國家、下至地市,都面臨著同類食品安全標准不統一的難題。一是同類產品標准多。『大頭娃娃』事件被曝光後,有關部門在調查中發現,國家發布的『乳制品和嬰幼兒食品標准』達40多個,僅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標准就有5個。同一個企業產品按照甲標准檢測是合格的,按照乙標准則成了不合格產品。
二是有的食品標准技術內容與相關法律不一致。如大家都愛吃的火腿,目前一共有《火腿衛生標准》等6項標准,其感官指標規定與《食品衛生法》第六條感官指標規定不一致。『食品安全標准亟待盡快協調統一。』
郭桂榮說,在食品安全中食源性疾病問題比較突出,造成食物污染的直接原因就是源頭污染。群眾缺乏科學衛生常識,食品安全防范意識不強也是造成食品不安全的主要原因。
加強食品安全管理迫在眉睫
九三學社的幾位委員在接受采訪時都表示,目前,國家和地方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應加快對食品質量標准、市場准入、經濟處罰、責任追究、廣告宣傳等方面的綜合立法步伐,完善保證食品安全的法律體系,加大打擊制假售假的力度,使執法者在執法過程中有法可依。
委員們認為,食品安全工作應由食品安檢領導機構整合執法資源,明確職責分工,按照一個監管環節由一個部門監管的原則,采取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方式,進一步理順食品安全監管職能。
建立市、縣(區)、鄉鎮食品生產企業檔案(包括小作坊),並實行動態管理。做到『三進』,即對小企業、小作坊要進村、進企、進戶,逐一調查摸底,摸清產品、條件、質量安全等底數;分片劃定監督范圍,將轄區范圍內的食品企業監管責任落實到人,做到定人、定責、定區域、定企業。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平臺,編制成電子監管網絡系統。加強監督檢查,嚴格執法,對各種違法行為依法嚴肅處理。
強化企業作為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的理念。要求食品生產企業、小作坊與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簽訂食品質量安全承諾書;監管部門要定期寫報告,向當地政府匯報食品質量安全狀況,分析形勢,指出問題,提出措施。
增強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通過加大食品安全宣傳力度,提高老百姓的防范意識,壓縮假冒偽劣食品存在的空間。
突出抓好制度建設,重點是建立完善並嚴格執行食品市場主體准入制度、食品市場巡查制度、不合格的食品退市制度、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及食品企業信用分類監管制度,確保食品安全監管職能到位。
委員們呼吁,加強執法隊伍建設,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要不斷加強執法隊伍的思想建設、業務建設和作風建設,強化法律、法規培訓,提高隊伍整體素質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做到嚴格、公正、文明執法。要加強監督,嚴肅法紀,嚴格落實《行政執法責任追究制度》,確保食品安全監管的法律、法規和各次工作部署落到實處。加大社會監督力度,鼓勵舉報。發揮新聞監督作用,形成人人都是監督員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