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關注百姓看病難、看病貴 政協委員支招破解難題
2006-02-07 05:39:1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委員支招破解難題
 

  東北網2月7日電日前,蘭西縣一對夫妻抱著剛滿一歲、生命垂危的孩子來到哈爾濱市一家醫院。夫婦倆為了給孩子治病,把家裡一頭耕牛和值錢的物品都賣了,預交住院費後,身上只剩下200元錢。為了節省開支,夫妻倆只吃2元錢一個的盒飯,晚上就在醫院的走廊裡坐著過夜。孩子的病被確診為『重癥肺炎、敗血癥』,要治好這種病需要一大筆醫療費。

  時下,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已成了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從大醫院見死不救到『天價醫藥費』,讓老百姓議論紛紛。在省政協九屆四次全會上,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再次成為委員們關注的話題,他們各抒己見,紛紛為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獻計獻策。

  百姓反映強烈的『難題』

  政協委員王凱霞在對多家醫院走訪調查後發現,目前,多家醫院都存在利用各種方式增加患者負擔的問題,如患者在這家醫院剛做完CT,到那家醫院還必須重做。『過去住院需要托關系找熟人,而現在連出院都得找熟人,要不然醫生「捨不得」讓患者走。』王凱霞說,這些行為讓百姓心痛不已。

  調查顯示,目前在我國有近半數的百姓有病不醫。昂貴的醫療費用讓百姓不得不『小病養、中病拖、大病扛』。政協委員陳鳳躍講,一盒幾元十幾元錢的藥品,經過代理商、經銷商、醫藥代表、醫院、醫生的層層加碼,到了患者手中動輒暴漲幾十倍。患者在為醫藥費『埋單』的同時,也在為附加的醫藥賄賂『埋單』。『醫院不應追求盈利,無論哪個國家的醫院都應以公益性為主。』

  陳鳳躍指出,相對於城市居民,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更加突出。因經濟條件差,農民得了小病就忍著,得了大病不得不到城裡來看,但高昂的醫療費令許多原本不富裕的農民的生活陷入了更加窘迫的境地。多年來,政府的醫療經費偏重城市,尤其是一些高、精、尖設備幾乎全部配置在省城及中心城市等地的幾家大醫院,而一些鄉鎮、縣城醫院連常見的檢查診斷設備都配置不齊。由於工作、生活條件待遇的差異,許多醫生不願意到農村醫院工作,一些醫科大學畢業生寧可在大城市待業,也不去農村醫院就業。

  『三無』病人救治不應忽視

  本報曾在去年報道過齊齊哈爾農民工王建民因無錢救治而慘死在北京同仁醫院的事件。在省政協九屆四次全會上,許多民建委員指出,由於急危患者常常由於不能及時付款、住院而失去最佳的治療時機,導致終身遺憾甚至死亡。這類事情在各個醫院都屢見不鮮,不僅在群眾中影響極壞,與創建和諧社會也相背離。

  民建委員通過調查了解到,哈民政發眼2001演19號文件精神要求,『三無』病人由『110』巡警或『120』急救站送入哈爾濱市第一醫院、第二醫院、第四醫院、第五醫院、第六醫院、第九醫院和平房區人民醫院。其中,哈爾濱市第六醫院、第九醫院和平房區人民醫院為接診醫院。這三家接診醫院的治療費用一直由其自行負擔,而它們的經濟效益一直都不好。

  委員們認為,政府要把解決『三無』人員的救治和安置問題作為一件涉及改革發展和社會安定的大事,列入政府議程,由主管領導負責協調,責成哈爾濱市民政局牽頭,公安、衛生、財政等部門共同研究解決。應盡快建立醫療救助制度,由政府建立用於『三無』病人急救的基金,對於負擔不起醫藥費的危重病人,其醫藥費由該基金承擔,使急病患者得到有效、及時的治療,並成立『三無』病人治愈後的專門安置機構。由於建立救助制度需要一個過程,建議哈爾濱市政府前期撥出專款,指定一家二級醫院作為專門醫院,集中收治『三無』病人。

  委員支招破解難題

  一些委員認為,切實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樹立良好的醫德醫風是關鍵。王凱霞委員說,作為醫生應時刻牢記救死扶傷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職責和義務,摒棄『金錢至上』的心理,從患者的利益角度出發,為患者提供一個良好的就醫環境。政府以及衛生行政部門應加大對醫院及醫生的監管力度,在各個醫院設立監督機構,發現違紀的醫生嚴肅處理,向社會通報,起到警示作用,徹底消除收『紅包』、『回扣』等不良風氣。

  民建委員們建議,以政府、醫院共同出資,社會自願捐款的形式設立救死扶傷基金,衝、減因及時搶救急危患者而給醫療單位留下的呆、壞賬,為每個急危患者提供救治機會,體現社會主義國家的優越性和社會福利。

  陳鳳躍委員則著重對解決農民看病難提出建議。他說,如何通過改革破解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應是我省構建和諧社會、全面推進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內容。破解這一難題,必須以科學發展觀和全國經濟會議精神為指針,千方百計為患者減負,為農村營造醫療衛生寬松環境,為廣大農民看得起病創造條件,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盡力。他建議,衛生投資經費要向廣大農村傾斜。要合理配置醫療資源、特別是優良資源要向農村醫療機構傾斜,加強農村鄉鎮醫院、縣級醫院基礎醫療設施建設,逐漸改變上述兩級醫院財力難支橕、經費投入嚴重不足、醫務人員收入低下的狀況。政府部門要用相關優惠政策鼓勵藥廠將藥品直接銷售到縣、鄉兩級醫療機構,減少中間環節,使患者買到廉價藥。加大力度迅速建立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管理好合作醫療資金,使患重病的農民看得起病,不至於因病返貧。

  突出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建設平價醫院、便民醫院。委員們呼吁,政府應采取措施廢除醫院自定的各種增收的『土政策』、『潛規定』,重錘整改醫生收『回扣』等腐敗問題,以優惠的政策鼓勵醫生去農村醫院鍛煉。突出公立醫院公益性質,大幅度降低醫療服務價格,按醫療服務運行成本制定公平合理的價格,構建平價醫院。

  政協委員李文志建議,政府應為弱勢群體開設便民醫院。省、市衛生部門首先應對一些基層醫院進行調查摸底,選擇一些醫療服務條件相對優越的基層醫院作為便民醫院,為城市下崗職工、困難企業職工、貧困地區的農民、城市農民工等弱勢群體服務。

  李文志表示,設立便民醫院的最關鍵問題就是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各大醫院的醫生都應輪流到基層醫院鍛煉,既能為基層醫院帶去先進的醫療技術,也方便了百姓就醫。在不降低醫療標准的前提下,降低便民醫院醫療收費標准。支持醫院從廠家低價進藥,微利出售。做到優質服務,低廉收費,真正成為弱勢群體信任的『便民醫院』。

  委員們充滿信心地表示,只要政府部門進一步深化改革、認識到位、措施到位、力度到位,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肯定會得到解決,百姓這個『頭號難題』就能得到基本扭轉。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