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7日電 今天上午9時,黑龍江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哈爾濱隆重開幕,省長張左己代表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張左己在報告中說,落實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在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改變農村面貌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堅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先行試點、分步實施,在不同類型、不同條件的地區,進行『百鄉千村』試點,中心城市郊區、旅游外貿比較發達地區、農墾森工所在地區、地方林區、礦區等經濟基礎較好的地區,要率先在建設新農村上取得重大進展。
深入搞好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工程,積極推廣農業先進實用技術,種植業標准化達到1.2億畝。調整糧食品種和品質結構,實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積極打造寒地黑土品牌,鞏固和提高綠色食品大省地位。繼續推進糧牧『主輔換位』,大力實施奶業振興和肉牛發展計劃,加快建設濱州沿線奶牛帶、中部農區生豬帶和東部肉牛產業帶,規模化養殖業比重達到65.0%。大力扶持和發展飼料加工業,建立安全優質高效的飼料、飼草生產體系。著力推進無規定動物疫病省建設,突出做好禽流感等重大疫病的防控工作,確保畜產品質量和產業安全。今年畜牧業產值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要達到42.0%以上。加大對龍頭企業扶持力度,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規模以上龍頭企業要發展到1500個,帶動基地6000萬畝。加快發展糧食精深加工業,盡快改變我省大量原糧出省局面。繼續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崗前培訓、用工對接、權益保護三個關鍵環節,轉移勞動力450萬人,人均創收880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2.0%和24.0%。
切實加強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兩江一湖』乾流沿岸大型灌區工程,把三江平原建成全國優質高產高效水稻基地。突出抓好西部旱區水源、節水灌溉和東部地區除澇工程建設,新增節水灌溉面積40萬畝,新增除澇面積50萬畝,完成中低產田改造33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40萬畝。加強以增施有機肥為主的土壤肥力建設,全面提昇地力。大力加強農機化建設,新組建標准化農機作業合作社200個。完成1萬公裡通鄉、通村公路建設,使目前尚未通車的13個鄉、180個村屯當年通車,46個鄉、500個村屯實現瀝青、水泥路面連接。積極抓好農村飲水安全,使1600個村屯、80萬人喝上合格安全的自來水。加強農村能源建設,積極發展沼氣和秸稈氣化等清潔能源。繼續推進扶貧開發,力爭兩年內完成600個村的整村脫貧任務。積極開展生態村鎮建設試點,搞好人畜糞便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
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加大對農村公共事業的投入,擴大公共財政的覆蓋范圍。積極發展農村教育,全部完成農村中小學113萬平方米D級危房改造;實行『一費制』管理,在對貧困家庭的學生繼續實行『兩免一補』政策基礎上,兩年內在農村全面免除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雜費;完成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二期工程,覆蓋2/3農村中小學;推進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提高廣大農民素質;注重農村師資隊伍建設,提高農村教育、教學質量。發展農村文化事業,建設鄉鎮文化站。大力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新型合作醫療試點由14個縣擴大到33個縣,用兩年時間徹底改造鄉鎮衛生院危房。加大敬老院調整改造力度,提高『五保戶』供養水平。
進一步壯大縣域經濟。堅持走優勢產業立縣、工業經濟強縣、基礎產業穩縣、非公經濟活縣的發展路子。繼續實施抓兩頭帶中間戰略,支持強縣加快發展,確保十弱縣今年實現脫困目標。加強村鎮規劃和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載體功能,促進產業集聚和人口集聚,加快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高度重視『老、少、邊、窮』地區的經濟發展,努力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全面推進農村改革。繼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進一步搞好『三項改革』,完善『四項制度』。積極化解鄉村債務,建立健全防止農民負擔反彈的長效機制。規范農村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引導農民發展各類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股份合作社和中介機構等新型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今年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要發展到4800個,輻射農戶15.0%以上。
認真搞好第二次農業普查,在工作機構、力量組織、經費投入上予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