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
搜 索
加強勞動執法監督提高我省農民工生存質量
2006-02-07 09:26:57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案由:加強勞動執法監督提高我省農民工生存質量

  提案人:民盟黑龍江省委員會

  提案內容:

  對農民工生存環境的調查中發現,目前農民工生存環境十分惡劣,具體表現在:1、勞動合同簽訂率低:在數百餘名農民工中,只有不足20%的人與用工單位簽定了勞動合同,這些人中大多數是各工種的承包人。農民工想簽,也懂得法律保護的好處,可沒有人同他們簽,用人單位主要是怕承擔責任,農民工是弱者,擰不過包工頭。2、住宿條件太惡劣:住宿環境惡劣是民工生存面臨的最大考驗和威脅,其中力工生活最苦。晚上氣溫在一10度左右的時候,仍有不少工地農民工睡在板房和帳篷裡。極少有取暖設施,室溫勉強達標,大多數板棚房都露天,晚上勞累一天的農民工帶著一身土就鑽進被子裡。電褥子成了民工取暖的唯一工具,但安全隱患不少,2 2 0伏的電線四處亂拉,一些老化電線外皮破損,一旦發生電火後果不堪設想。3、伙食質量影響健康:工地的食堂,伙食質量差是個普遍問題,午餐幾乎是清一色的燉白菜、土豆和大豆腐,主食大米飯,建築工地負責人坦然告知:民工吃什麼與建設單位沒有關系,設在簡易房裡的小食堂都是按工種設立的,伙食標准由工程承包人說了算。在各工種伙食中,勞動強度最大的力工伙食最差,不少力工訴說萊裡油太少,一周見不到葷,乾活一點力氣沒有。夏天最熱的時候經常有力工昏倒,醫生說就是營養不良造成的,許多農民工錢沒掙多少,就帶著一身病回家了。食堂衛生條件沒有達標的,個別食堂人畜共用,沒人對此把關。4、防疫漏洞埋下大隱患:建築工地的防疫完全空白,惡劣的住宿環境更易引發傳染疾病。工地設立了衛生所,但據民工介紹,基本是擺設,有時包紮包紮傷口,沒見他們做防疫工作,也沒看見衛生防疫部門到工地檢查過。民工住的都是大通鋪,一般的都住五六十人,穿衣服直不起腰,晚上的空氣令人窒息,大家最擔心爆發傳染病,一患流感,力工倒下了一大半,二十多天纔能好。不少人人因病無法上工,還有人患上乙肝、肺結核。5、超時工作不加薪:8小時工作制這條法規與民工無關,超時工作被視為正常,沒人給民工發加班費,民工雖然心裡不滿,但不敢與用工者發生衝突,生怕丟了飯碗,工程緊張時,最多一天要乾十四五個小時,工頭高興了晚上給加頓餐就不錯了。現在勞動監管只關注欠薪,超時工作不加薪沒人管。

  農民工生存質量如不改善,對我省今後和諧社會建設發展會成為巨大的隱患,應該未雨綢繆。其實國家對建築工程工人的住宿及生活標准都有明確規定,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就是因為政府有關部門監督落實還不到位,負有監察責任的監管部門沒有經常深入一線調研督察整改所致,為了改善我省農民工的生存環境,盡快消除經濟和社會和諧發展中的隱患,我們建議:

  一、加強勞動法和監督法的宣傳。把涉及民工切身利益的有關的法律條文印成小冊子,由傭工單位購買發到每一個民工的手中,讓農民工了解自身的權益,並知道了解怎樣通過法律的手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設立監督部門舉報電話。把勞動監察、衛生防疫、建設檢查、新聞熱線、政府督察等有關部門監察職責和舉報電話在工地上公示,讓民工有問題隨時舉報,有關部門不作為的,可向政府督察部門舉報,並在媒體曝光,追究不作為的深層原因。

  三、建立自身維權工會組織。各級各地工會要根據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變化,及時調節工作的重點,及時幫助民工成立工會組織,通過集體的力量有組織地用法律的力量,及時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把各種惡性事故消除在萌芽之中。

  四、督促用工單位改善生活條件。有關部門要通過各種手段,督促用工單位加強伙食營養、保證飲水衛生、做到用電安全、改善休息環境,達不到要求的,不准予開工。

責任編輯:楊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