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適度恢復中學俄語教學,確保我省俄語人纔優勢為對俄經貿、科技、文化的深度發展提供保證
提案人:陸文達
提案內容:
自從中俄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以來,中俄在經濟、文化、經貿、科技諸領域的交流日益深化,明年又是『俄羅斯年』。考慮到我們黑龍江省與俄羅斯共有的邊界是國內諸省中最長的,中俄之間邊境貿易額我省所佔份額最大,加之歷史的緣由——建國初期原蘇聯幫助我國援建的156個項目,有不少就是在本省,如:哈飛、建成、哈一機、哈量、佳木斯造紙廠、南岔水解廠……,那時蘇聯來華援建專家在哈爾濱生活的就有3000多人,因此,黑龍江省的俄語人纔資源十分豐厚,省內老一輩知識分子無論是用俄語會話、唱歌的不在少數,黑龍江大學俄語系在國內高校俄語教學方面亦是赫赫有名,多年來為國家輸送了眾多俄語人纔。那時候哈爾濱的64中(高中部)、3中(高中部)和佳木斯一中都有俄語教學,但近年來由於全面普及英語教學,上述這些中學的俄語教學紛紛下馬,老師不得已改行,由此導致像黑大俄語系招生十分困難,俄語教學的萎縮,必然直接影響到未來我省俄語人纔的短缺,南方各省一向是倚重英語,既無環境、又無師資,而我省佔據地理、歷史、人纔資源的優勢,如果能夠及時整合、布局設點,從全省角度來適度恢復中學俄語教學,這將使我省的俄語人纔優勢在未來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大格局中為我們黑龍江搶得先機。小平同志說得好:『21世紀的競爭主要就是人纔的競爭。』為此,筆者建議:
由省政府牽頭,省教委主持,結合全省中小學發展建設的實際情況,選定一批既有師資、又有辦俄語教學經驗的中學,恢復俄語教學,惟有這樣,纔能使黑大俄語系(博士點)及相關院校充分發揮培養不同層次俄語人纔,為我省、我市及兄弟省市的對俄經貿發展和文化交流出力。此外,根據市場經濟的供求法則,我們不難預言,隨著全國性中學俄語教育的萎縮,相應的大學俄語人纔培訓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勢必造成未來市場對於俄語人纔的渴求,黑龍江若能抓住這一良機,適度恢復中學俄語教育,確保本省在全國佔優,相信無論是本科,還是碩、博俄語人纔,都將成為人纔市場上的搶手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