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由:關於繼續實施『黑龍江省農業良種化工程』項目的建議
提案人:陳伊裡 金 益
提案內容:
面對黑龍江省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在我國假如WTO後,針對國際農產品市場的激烈競爭、國內外農產品市場對專業化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和確保我國糧食安全的形勢下,2000年省政府首創並實施了黑龍江省農業良種化工程。五年來,省財政不斷加大對農業良種化工程的投入,種植業累計投資6200萬元;省種子管理局精心策劃、組織實施;農業科研院所、推廣、生產等有關方面密切配合,農業良種化工程健康運行,有力地促進了我省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調整,提高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增加了農民收入,成果突出,成績顯著。主要體現在:
一、新品種選備能力增強,提高了品種水平。
農業良種化工程,采用聘用首席專家制,由首席專家針對市場要求制定品種質量標准公開招標,中標者予以資金扶助。這些舉措極大提高了育種者(包括國營、私營)的積極性,每年有1000多份主要農作物品來參加省級試驗,五年來共中標161個優質品種,其中107個品種通過審定推廣,這些品種已成為我省種植業結構調整的核心品種,多數品種品質指標已與國際標准接軌,一些品種填補了國內或省內空白。
二、豐富了品種資源,提高了科研育種後勁。
通過農業良種化工程資助,五年來從國外和省外共引進1200多份品種資源材料,為今後專業性品種選育奠定了物質基礎。
三、促進了繁育體系建設,提高了良種繁育能力。
通過良種化工程項目,制定了原原種、原種、良種生產技術規程,鞏固完善了生產繁育基地,每年可生產原種1500公斤,生產良種6億公斤,並對主栽品種進行集中繁殖,對特殊品種進行南繁加代,滿足了我省農業生產用種需求。
四、優質新品種的示范展示加快了新品種的推廣速度。
良種化工程項目,在全省建立了46個優質農作物品種示范展示區,每年師范展示面積達6000畝,展示品種70多個,帶動了農民積極采用優良品種並加快了新品種推廣速度。全省糧豆作物優質及專用品種播種面積達到85%以上,優良品種推廣面積達到98%以上。主栽品種日益突出,品種更換周期由過去的7—8年縮短為3—5年。經銷單位由82個增加到5668個,基本形成了覆蓋縣、鄉、村的種子經營推廣供應新體系。
五、提高了種子檢測能力,種子質量安全得到保障。
通過良種化工程進一步完善了省種子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的標准化建設,種子質量監檢能力達到國家一流水平,並通過了國家雙論證。按照ISO9000的管理模式,分別在全省建設了8個種子質量監檢中心,提高了全省種子質量監控能力,初步形成了全省種子質量監督檢測網絡,為我省農業生產用種安全提供了保障。
六、促進了種業產業化、集團化建設的不凡。
通過良種化工程,全省已有15家國有種子公司通過股份制改造,轉換了經營機制,基本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為組建種業集團打下了基礎。九三、紅興隆種業通過發展壯大,已躋身全國種業50強。北大荒種業、省農科院龍科種業和大慶慶發種業等大型種子企業按照現代種業模式,充分發揮技術、人纔、品種、品牌等方面優勢,強力推進育、繁、加、銷、推一體化進程,加快了現代種業集團建設步伐。北大荒種業集團經過發展壯大,經營總量1億公斤,佔全省種子需求總量的13%,已成為全省種業集團的排頭兵。
黑龍江省農業良種化工程在全國是個創舉,為黑龍江省農業的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五年來創造的間接經濟效益187811.5萬元,增加社會效益大375623萬元,高抗病蟲品種又創造了巨大的生態效益。建議省政府將農業良種化工程繼續實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