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7日電 在近日召開的全省衛生工作會議上,省衛生廳提出,今年省醫院道外分院、省二院將建成平民(扶貧)醫院,保證為特殊人群提供基本醫療服務。
記者在走訪這兩家醫院時發現,在省衛生廳將他們定為建設平民醫院的試點之前,甚至在衛生部尚未提出『平價醫院』的概念之前,這兩家醫院就已經打算或者決定要創建『平民化醫院』,並不約而同地想到了相似的降低患者醫療費用的管理辦法。
據省衛生廳廳長金連弘介紹,根據衛生部的政策精神,我省提出了建設平民醫院的構想。但是,平民醫院的建立需要財政的投入和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具體方案尚待各部門配合制定落實。
在國家關於平價醫院的配套政策措施出臺之後,無疑將加速已經失位的公立醫院向公益事業回歸,但部分醫院的探索引人深思:除了政府投入不足這一重要的客觀因素之外,目前普遍存在的百姓看病貴的問題,有沒有醫院自身管理上的原因呢?
平民醫院初現冰城
1月23日上午,記者來到省醫院道外分院。在醫院門診部旁的柵欄上,記者看到了『創建平民化醫院』的大條幅。
『這個條幅不是剛掛上的。在2005年8月8日省醫院正式接收原哈爾濱鐵路分局哈爾濱醫院成立道外分院的時候,我們就確立了創建平民化醫院的方向。』該院副院長姜相錄告訴記者。據介紹,哈鐵哈爾濱醫院原為二級甲等醫院,省醫院接收之後,該院在價格上依然執行二級醫院收費標准,並且在輔助檢查項目上實行八折優惠。該院打造『三級標准二級收費』的平民化醫院後,床位使用率比過去翻了一番,日均門診量230人次左右,幾乎是過去的三倍。雖然收費標准降低了,但患者數量的大幅增加使醫院的總體收入穩步增長。
此次也被確定建立平民醫院的省二院,將重點放在了南崗區燎原街50號新建的分院。該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一年多前籌建分院的時候,他們就決心把它打造成一所平價醫院。
省二院南崗分院副院長張琲實說,燎原街周邊一帶解放前俗稱『落馬湖』,居民多為南方逃荒者,上世紀八十年代改造前是當時全國最大一塊危房棚戶改造區。距此不遠有很多大型醫療機構,但在這個低收入群體比例較高的居民區,百姓需要一個收費低廉、能為他們解決基本醫療需求的醫院。
低價位不能低質量
如果『二級收費』就可以算做『平民醫院』的標准的話,那麼可以說,哈爾濱並不缺少『平民醫院』。但實際情況卻是,眾多一、二級基層醫院門庭冷落、度日艱難。在一些基層醫院或民營醫院的大門口,經常可以看到『全身檢查××元』或『檢查費用×折優惠』的條幅,但就醫者寥寥。
一年多以前,記者曾借一次小感冒之機在哈市幾家不同級別的醫院進行過體驗式采訪,最貴的一家三甲級醫院沒有做相關檢查,專家開出的處方近百元。後來,記者在動力區文政街的鐵路二院就診,醫生讓記者花10元左右做了一個血常規,檢驗結果排除了細菌感染。最後在醫生的指點下,記者沒花一分錢的藥費,用家裡原有的藥品很快治愈了感冒。
據了解,隨著人們主觀需求的提高,願意去設備相對簡陋的基層醫院看病的市民越來越少,大醫院承擔了基本醫療,造成了相對的『看病貴』的現實。因此,現階段再建『平民醫院』,如果按基層醫院的硬件條件恐怕難以讓患者滿意。
據省醫院道外分院副院長姜相錄介紹,該院在創建平民化醫院的過程中始終遵循的原則是『低價不低質』,從總院引進了大量專家,並更新了大量儀器設備。高標准的投入贏得了患者的信任,該院的婦科由以前的一兩位住院患者發展到現在病房需要加床;原消化內鏡每月做20餘例,引進南崗分院的專家後,10個工作日便做了22例胃鏡、8例腸鏡,微創外科、血液透析等項目也隨著設備的更新、技術力量的增強而使患者數量大幅上昇。
在省二院南崗分院的化驗室、X光室,記者也看到了斥巨資新引進的生化儀、數字化胃腸透視機等先進的儀器設備。『光便宜不行,關鍵還得給患者看明白病。看不好病,再便宜也是浪費患者的錢,甚至會危害患者的生命。』醫生說。
管理與低價位的轉換
記者在采訪中得知,關於平民醫院如何創建,目前尚沒有完善的配套政策,包括衛生部對此也在探索之中。但是,省醫院道外分院和省二院在關於現行政策下如何實現低價位的問題上,提出了極其相似的管理理念。
百姓覺得『看病貴』,而衛生界人士則常提『醫療服務收費標准偏低』,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現實中這兩種觀點並不衝突。那些抱怨看病貴的患者,幾乎無人挑剔醫生的診查、處置費貴,床位費高,這些費用在整體費用中所佔的比例也是微乎其微。患者經常質疑的是:這項檢查我有必要做嗎?有必要給我用這種高價的藥品嗎?
據姜相錄介紹,目前省醫院道外分院實現低收費主要靠兩方面的管理手段。其一是在保證醫療安全的前提下,盡量簡化患者的醫療路徑,即杜絕不必要的檢查。省二院南崗分院副院長張琲實也表示,該院要求醫生在對患者做第二項檢查時,必須說出充分的理由,否則這項檢查費用就要由開單醫生自己來出。實現低收費的第二項管理手段兩家醫院也極其相似,那就是嚴格控制藥品的使用。原則上,醫生要盡量為患者使用醫保目錄內的藥品、招標藥品。例如,只要患者不過敏,一般的細菌感染都從青霉素用起,超出常規的用藥,需要主任醫師以上會診,科主任報院長審批方可使用。
張琲實認為,目前藥價虛高是導致患者看病貴的一個重要因素。許多藥品通過改換商品名、換包裝,價格甚至比原來翻了幾番,即使是專業的醫生光聽名字都弄不清楚究竟是什麼藥。這些藥品進入臨床,會輕易地使醫療費用飆昇。只要嚴格控制住藥品的使用,患者的花費就比較容易控制。
打破『平衡』纔能接近平民
不該做的檢查不做,從價廉的基本藥物用起,這樣的原則理應是所有醫生都遵循的職業道德,與政策背景無關。但是,為什麼很多醫院不能將這兩項原則作為醫院管理的常態,讓患者至今無法擺脫看病貴的煩惱呢?
據省衛生廳有關人士介紹,前一階段他們曾陪同全國人大代表在我省醫療機構進行調研,結果表明,看病難、看病貴雖然表現在醫院,但是根源不在醫院。其中固然有醫院濫收費的問題,但政府投入嚴重不足、藥價虛高是導致看病貴的最根本原因。
『政府投入只佔醫院運營支出的10%%,要讓醫院自己用市場的手段經營福利事業,那能搞好嗎?』省衛生廳有關人士認為,政府投入的嚴重不足是造成看病貴的最主要的根源。一方面,醫院為了維持自身運營搞創收,使得醫療費用飆昇;另一方面,基層醫院削弱甚至放棄了無利可圖的防保工作,一心抓醫療,防保落後使得群眾原本可能花幾元幾十元就可防可控的疾病,發展成要花成百上千元治療的大病,客觀上增加了群眾的醫療費用支出。
要解決百姓看病貴,政府必須加大投入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目前國家對『平價醫院』如何投入的政策尚未確定的情況下,其他公立醫院期待的投入顯然更需要等待的過程。那麼,更多離『平民醫院』較遠的百姓是不是只有繼續忍受『看病貴』的現實?
業內人士認為,其實像兩家『平民醫院』通過簡化醫療路徑、控制藥品使用來降低患者花費的做法,每個醫院經營者都能想到,但未必會去做。因為當大多數醫院都在用濫檢查、開高價藥這種方式『創收』的時候,患者無從選擇,醫院彼此之間就形成了一種心照不宣的平衡的競爭態勢。就像『平價藥店』出現之前,所有的藥店都在按高昂的定價攫取最大利潤一樣,只有當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打破這種平衡的時候,其他的對手為適應新的競爭格局纔不得不降價應對。但是,在大型公立醫院的圈子裡,彼此熟識的院長們恐怕誰也沒有打破這種平衡、向同行『宣戰』的動機和勇氣。民營醫院出於生存的需要可能會采取這樣的策略,但因其實力和影響力有限,難以動搖醫療市場的整體格局。有關部門要真想解決百姓看病貴的問題,就不能僅僅拿一兩個『分院』做試點,必須對一所有影響力的大醫院整體投入,打造一個大型的『平民醫院』。只有從根本上打破目前醫療市場的平衡,纔能讓公立醫院離『平民』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