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政協委員熱議安全生產:黑龍江不要帶血的GDP
2006-02-08 07:02:3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 王妮娜 張慶成 高中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礦工在井上焦急地等待井下的消息
搜救人員從井下救出工友
礦難家屬苦候親人消息
發生重大井下爆炸事故後的七臺河東風煤礦
  東北網2月8日電 『帶血的煤炭,帶血的GDP,永遠都是恥辱,不是榮耀。』在省政協第九屆第四次會議上,委員們在談到安全生產在煤炭等行業的重要性時這樣說。在此次政協會議上,安全生產成為委員們熱議的話題。委員們就煤炭等行業的安全生產的重要性達成共識,指出:在一切經濟建設生產中,要確立安全首當其衝的觀念,在任何時候都不能為了追逐經濟效益而不顧人命。

  七臺河礦工張循良親眼目睹了『11·27』東風煤礦礦井爆炸,至今,回想那段經歷讓他依然心有餘悸、老淚縱橫,因為他18歲的兒子在爆炸中喪生。42歲的張循良,在東風煤礦工作了20年,井下操作10年。2005年11月27日21時許事故發生時,在浴場上班的老張突然聽到一聲悶響,『那聲音老大了,當時房子都搖動了。我還以為是發生了地震。』他尋聲向窗外看去,只見一個直徑達10餘米的大火球從井口噴出,井口的一間平房頓時就被推平了!『當時我腦子裡也是「嗡」的一聲震響,我意識到井下出事了,兒子張曉偉還在下面呀!』張循良瘋了一般地跑到井口,可是那裡已經是煙塵彌漫……

  『11·27』礦難中171人喪生,171個家庭經受著失去親人的悲痛。

  血的教訓還在眼前。記者從黑龍江煤監局了解到,2005年全年,全省煤礦累計發生事故152起,死亡398人(注:鶴崗非法井發生1起5人事故,因隸屬關系不清未列入)。百萬噸死亡率為4.2%,與去年同期78起178人相比,事故次數增加74次,上昇94.9%;死亡人數增加220人,上昇123.6%,百萬噸死亡率增加2.3%。三人以上重(特)大事故7起,死亡231人,與去年同期9起101人相比,事故次數減少2次,下降22.2%;死亡人數增加130人,上昇128.7%。????

  

  礦難頻發原因何在

  據了解,我省煤炭行業目前還存在很多安全問題。雞西、鶴崗等四大礦區中多數國有煤礦現已進入多水平開采,井深巷長,老井老塘多,雙突礦井多。大部分礦井自燃發火期短,投入不足,安全生產基礎薄弱。礦井瓦斯等級逐年增高,導致安全隱患增多。加之小煤礦點多、面廣、戰線長,生產力發展低,事故頻發,使得我省曾一度成為我國的煤礦安全重災區省份。

  礦難頻繁發生,違章操作一直是礦難發生的一個最主要的導火索。那麼,為何眾多的礦主還要違規操作呢?

  委員們認為,一些煤礦生產工藝落後,達不到國家『一通三防』的標准,作業環境危險,急需生產改造,卻仍在生產,究其根源就是礦主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一些明知自己違規生產且可能會因此受到懲罰的企業,也暗暗在心底裡盤算:究竟是維持安全生產的成本大,還是事故損失外加可能受到的懲罰大?說到底,安全問題落到實處就是成本計算的問題。曾經有個企業主大膽表示:『企業選擇冒風險生產並不僅僅是僥幸心理,而是一種成本選擇。』即對比維持安全的成本和發生問題之後的賠償成本哪個劃算。『11·27』礦難發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片面追求產量,采掘失調,接續緊張。一個50萬噸的煤礦,超定員、超強度生產,造成事故擴大。這個煤礦安排了3個采區、6個采煤工作面和16個掘進工作面,下山采區沒有形成正規生產系統。為了多出煤,在一個采區布置多個采掘工作面同時作業,井下作業人員高達近300人,導致事故傷亡擴大。

  政府打擊不夠,只有政策,沒有懲罰力度,是礦難屢屢發生的另一個原因。長期以來,在社會經濟的規劃裡一直沒有安全生產這方面的內容,工作指標裡面也沒有安全生產的指標,考核地方政府的政績裡面也沒有安全生產這個內容。有些地方政府只顧『多產煤,多創造GDP』,而忽視了安全生產,使得效益架構在生命之上。加之,安全生產在部分礦主的眼中只是一紙文件,根本沒有令他們懼怕的懲罰措施,使得安全生產只是『紙上談兵』。

  腐敗是委員們認為礦難發生的又一重要因素。官商勾結、沆瀣一氣、權錢交易,誰送錢多誰就可能獲得采礦權。若想開煤礦必須具備采礦許可證、營業執照、礦長資格證書,除營業執照由當地工商局辦理外,其他證照的最後核准權都在省級政府的職能部門。但是,政府職能部門可以推薦這個礦,也可以推薦那個礦,這就給他們提供了巨大的權力空間,即使煤礦各項不達標准,但只要給領導送的錢到位,就可以大大方方地開礦采煤。有的領導乾部用權力入股,給黑煤礦提供保護傘。這些黨政官員與黑礦主臭味相投,入『乾股』,分『紅利』,不遺餘力地為其提供全方位服務。這就是許多地方的非法小煤窯開了關、關了開,整頓、反彈,非法開采屢禁不止的關鍵。湖南漣源市安平鎮安監站站長接受礦主5000元賄賂後,就把一個非法煤礦轉為合法煤礦。『11·27』礦難中發生瓦斯爆炸的礦井的就是一個叫做九井的小煤窯。這個嚴重違規本應關閉的小煤窯,一直可以生存下來的原因就是其主人是桃山區安全生產監督局的副局長彭國財。一個安監局局長腐敗了,這次腐敗帶走了171名礦工的生命。

  一半的安全事故發生在中小企業

  近年來,我省一些中小企業的安全問題也比較突出。據統計,2005年我省一半以上的事故發生在中小企業,尤其是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煙花爆竹、民爆器材、建築施工、道路交通運輸、冶金等生產經營單位更是事故多發,加強對中小企業安全監管迫在眉睫。

  委員們認為,目前,不少中小企業依然存在重生產、輕安全的片面觀念,對安全工作『說起來重要,乾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出了事故再要。』一些企業單純追求經濟效益,安全生產投入嚴重不足,管理混亂。有的企業沒有安裝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對員工不進行崗前技術培訓和安全生產教育,工人安全防范意識淡薄。有的民營企業由於生產規模大小不一,僱傭工人成份復雜,大多是臨時工,普遍缺乏安全生產知識,存有僥幸心理,導致安全事故頻繁發生。

  此外,因為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行政管理體系,導致私營企業發生安全事故時,無法對私營企業業主實行行政處罰和責任追究。私營企業業主往往只是承擔民事責任,不能引起業主的足夠重視。受害人維權意識差,多數工人在發生事故後,不知道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有的甚至自認倒霉,這無疑也給了一些不法私營企業業主以可乘之機。

  針對這些問題,韓國信委員建議:安全監管部門應加強對這類企業的管理,不要使監管出現空白和缺位。針對中小企業安全生產實際,應采取多種形式,促進中小企業樹立『搞好安全生產是企業的責任,是企業生產經營穩定發展的基礎和關鍵』的觀念。健全機構,層層落實安全目標責任,在市、區、縣(市)、各鄉鎮、村街、企業成立私營企業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或配備專人管好私營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對查出的事故隱患,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理。

  讓GDP不再滴血

  委員們認為,既然地方政府和企業都這麼在乎經濟效益,那麼遏止事故的發生的最好的辦法就是經濟手段,就是通過利益約束來促使企業對安全生產保持重視。如果政府相關部門對煤礦嚴厲打擊,一旦抓到煤礦有違規操作事實存在,對其進行嚴厲的經濟處罰,這樣,礦主的違規操作成本遠大與正常生產的成本,煤礦主趨利避害,將不再進行違規操作,礦難也將大大減少。廣州、深圳、東莞等珠三角城市提出,通過與施工單位簽訂安全協議、實行績效掛鉤、收取風險抵押金等做法,提高施工企業的責任感;建立並實施舉報獎勵制度,鼓勵熱心市民積極參與到安全生產監督管理中來。

  除了經濟手段之外,有關方面也在積極地呼吁,將安全生產的指標納入國民經濟的指標體系,甚至是考核地方官員政績的指標體系,可實行『一票否決』。『不僅要做到有人管,還要做到有足夠的人管;不僅要有法管,更要做到有好辦法來管。』讓地方官們不得不重視安全生產,杜絕瀆職、腐敗的發生。

  委員們指出,為了避免礦難發生應加大煤礦安全企業安全生產上的投入。通過安全生產基金、財政補償資金、技術與科技發展資金重點支持,積極引導,調動企業增加安全生產投入的積極性。調整財政稅收政策,支持煤礦企業建立健全成本體系建設,提高教育、科技、技改、折舊的成本比例,優化成本結構,並在財政稅收政策上做出積極調整,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改善勞動環境,提昇防災抗災的能力。

  記者從省煤礦生產安全監察局了解到,為加強煤礦安全基礎建設,我省已確定從2006年開始大幅增加對煤礦安全生產和技術改造的投入,要求所屬的煤炭企業必須因企制宜,制定煤礦企業安全設施改造規劃,要對現有設施、設備進行安全評估,制定更新改造計劃,落實改造項目。要盡快采取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逐步淘汰落後的生產工藝和裝備,不斷改善安全設施條件。此外,2006年黑龍江省的煤礦安全投入總額將不少於15億元,今年還將投入1億元用於全省煤礦的技術改造。

  人們期待著上揚的GDP拋物線箭頭上,不再滴下殷紅的血,而是跳動著安全和健康的音符。????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