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
搜 索
關於提倡建築節能的建議
2006-02-08 09:35:03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案由:關於提倡建築節能的建議

  提案人:民革黑龍江省委

  提案內容:

  目前我國建築規模大,發展迅速,建築物是耗能大戶,總能耗已佔社會總能耗的27.45%,根據國家建設部科技司的研究,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對住宅的舒適度要求將越來越高,我國建築能耗比重最終還將上昇至35%左右。因此推行建築節能勢在必行。

  一、我省建築節能工作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1、公眾認識方面

  公眾對建築節能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足,社會的建築節能意識普遍不高。主要表現在: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出於各自的利益驅動,缺乏執行建築節能標准的自覺性;消費者只注重建築物外觀、房屋平面布局、基本使用功能,不重視建築物居住的科學性、健康性和環保性;房地產開發商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不願意增加實施建築節能相關投入等等。

  2、法規條例方面

  建築節能法規滯後。盡管國家已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但未制定《建築節能法》;地方政府人大也尚未制定建築節能管理條例,建築節能工作在設計、施工、管理和監督等環節上,缺乏強有力的行政手段和制約措施;作為技術法規的《節能標准》雖然已經出臺,但一系列配套性技術標准尚未完善,使得《節能標准》的有關條文難以得到貫徹實施。

  3、節能產品和技術方面

  缺乏成熟的建築節能產品市場和成套節能技術。目前我省建築節能產品產業規模小、生產與應用技術水平低,可供設計選擇使用的節能產品如建築遮陽、建築照明的種類還非常有限,建築節能缺乏強有力的物質支橕。並且節能產品普遍比傳統產品價格高,使用單位較難接受。

  4、建築設計方面

  國外的節能建築,引用采暖/通風/采光/照明/材料等聯合設計,並實施策劃、設計、施工一體化。但在我國,開發、規劃設計、施工、運營階段劃分明顯,職責分擔到各單位,特別是設計單位與施工單位相互獨立、各負其責,不少設計都是到了施工階段纔能確定下來,從而導致了許多不合理的耗能現象。

  5、管理機構方面

  建築節能管理體系尚未完善,綜合推進機制沒有形成。由於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體制問題,造成部門職能交叉,政出多門等現象,各部門為維護各自利益,未能在建築節能工作上很好協調合作,給落實建築節能一體化工作造成很大不便、甚至是阻礙。

  二、開展建築節能工作的幾點建議

  1、加大建築節能宣傳、培訓力度。

  可以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媒體,多渠道多形式地宣傳建築『四節"的現實意義,讓民眾認識到建築節能不僅節約能源、減少開支,還可改善居住環境、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生態城市的建設;同時采取講座、培訓等方式,由節能專家向技術人員傳授建築節能專業技術知識,使建築節能技術得到全面的普及。此外,還應大力宣傳和推廣高性能的、符合節能標准的優質住宅。

  2、完善建築節能法規和配套政策。

  從本地實際出發,在國家已有政策、法規的基礎上,通過人大立法或者以政府令形式,制訂具有針對性、配套性和可操作性的建築節能地方性管理法規和符合節能標准的通用設計圖集、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等,推進建築節能工作。

  3、強化節能行政管理

  一是各城建管理部門,要對規劃、開發、設計和施工等環節進行監督管理,嚴格執行建築節能標准和規范。二是出臺相應的違規懲罰制度。對規劃方案等達不到建築節能有關要求的,不能通過審查;對違反建築節能法規、規定的單位和個人,按有關政策法規的要求進行教育、通報批評和經濟處罰。

  4、建立建築節能的激勵機制

  一是建立節能建築的經濟杠杆調節機制。如對全面達到節能建築標准的項目可適當減免營業稅、作為企業和相關項目資質年檢和昇級的主要業績,並適當考慮減收土地出讓金。二是建立節能建築貸款貼息制度。立項建造建築節能示范工程的建設開發企業,因項目采用建築節能而增加的投資,可申請貸款貼息。

  5、建設高質量的示范工程

  選擇有一定影響力的、上規模的工程為試點示范工程,綜合推廣應用建築節能新技術、展示節能效果,以點帶面,擴大建築節能的社會影響,促進節能建築的發展。

  6、加強引導和培育,促進建築節能產品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政府應通過政策和有效的市場引導,使建築節能潛在的需求變為現實的市場需求。首先要鼓勵建築節能技術、節能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其次要加強對建築節能市場的宏觀調控,正確引導相關建設開發、技術研究和產品生產企業的投入,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建築節能產業和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

  7、研究並推進現有建築的節能改造

  我省的建築節能工作既要重視新建建築的節能,更要重視既有建築的節能改造,必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對既有建築的節能改造是一項艱巨而繁重的任務,有關部門應統規劃,先確立一批既有建築節能改造示范工程,循序漸進逐步推進,及時總結經驗,不斷完善有關的鼓勵政策和改造技術。

  

責任編輯:楊帆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