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崔強 |
東北網2月8日電(記者 雷蕾)變過去坐等上門的被動工作方式,為依托現代郵政物流網絡實行主動服務,實現用有限的政府資源更大限度地為農民群眾服務。省政協委員崔強建議在黑龍江農村試點推廣這一『彭澤模式』。
從2004年開始,江西省郵政部門和九江市組織部門在江西省彭澤縣開始嘗試政府服務與郵政網絡相結合,建立起縣、鄉、村三級便民服務網絡,形成了一種嶄新的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使農民在家門口就可辦理所有涉農事務,受到了群眾的歡迎。這種借市場流通網絡之手,將有限行政服務資源成倍放大的『三農』服務模式,被專家稱為『彭澤模式』。
崔強委員說,免征農業稅和鄉鎮機構改革,確實起到了壓縮鄉鎮財政支出,減少農民負擔的作用,但另一方面,鄉鎮政府所掌握的行政資源越來越少,造成了農村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缺失,而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農民對鄉鎮政府服務的無論是內容,還是質量和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鄉鎮政府在社會經濟服務方面與農民需求存在較大差距,這是當前新農村建設中的一個難點。試點推廣『彭澤模式』可能是非常有效的一個辦法。
如今,彭澤縣農民辦事基本可以做到『大事不出鎮,小事不出村』。彭澤縣三級便農服務體系有三大特點:一是實行資源整合,實現了行政與市場的對接。彭澤縣委成立由主要領導負責,同時工商、郵政、農業、民政等27個涉農部門組成的三級便農服務工作領導小組,構建起新型『三農』服務體系。二是盤活現有資源,擴大了為農服務范圍。彭澤縣依托縣郵政局農資連鎖配送服務中心和服務大廳,設立縣『三農』便農服務中心;依托鄉鎮郵政所和鄉鎮機關閑置空房,設立『三農』便農服務站;利用村鎮或黨員乾部家中閑置的房子,設立『三農』便農服務點。三是服務體系運轉流暢,活力得到提昇。彭澤縣三級便農服務體系包括了政務、辦證、信息、農技推廣、生產生活資料配送等五個服務平臺,服務內容涉及到農民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給全縣農民帶來近千萬元經濟效益。
崔強建議:由政府和郵政部門協商,在全省開展推廣『彭澤模式』的試點工作,嘗試用這種辦法解決農村社會發展與社會化服務組織缺失的矛盾,達到政府鄉鎮組織和郵政服務雙贏的效果。為保持便農服務工作的長效性,在管理體制上,可對三級便農服務網絡實行『雙重管理』,既接受郵政部門的垂直指導管理,又分別接受區便農服務工作領導小組、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領導。在管理方式上,實行績效管理,對相關工作人員的服務質量、工作紀律等提出明確要求,並納入鄉鎮和縣有關部門主要領導的政績考核。經過試點後在全省推廣,迅速建立面對農村社會經濟服務網絡,從服務體系上保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