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9日電 如今一提到藥價,很多人都會異口同聲地喊『高』。在本屆政協會上許多委員提出:藥價虛高,貓膩出在藥出廠後和到患者手裡的中間環節上。環節多、亂加價、吃回扣,是藥價『水分』過大的三大因素。
『其實藥品在出廠時價格並不高。在藥品暴利中,大量的利潤實際上都在藥品購銷環節之中。』省政協委員、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骨科主任醫師趙寶權道出了市場上藥價虛高的真實原因。
省政協委員王波一針見血地指出,藥品價格過高的原因在於,醫院的醫生能從開大處方、開貴藥中得到好處。如某藥品廠家將原售價20多元的抗生素換了名稱重新包裝後,售價變成了107元,而這種藥品的出廠價僅為7元錢。因為開這種藥的回扣高達40元錢,醫生開這種藥的『積極性』自然就高,其用藥量必然會超常規增長。據王波了解,在『天價醫療費』事件曝光後,哈爾濱就有不下5家的醫藥代理商立即終止了與醫院的醫藥購銷關系,紛紛溜之大吉。
王波說,近年來,國家雖然多次大幅度降低藥品價格,但百姓實際看病時並未感到藥價降低。因為一些藥廠通過改換劑型來逃脫降價。如某某藥廠生產的某種2.5mg劑型的藥降價後售3元,但該藥廠將劑型改為5mg,價格則定在15元。還有許多廠家將衝劑改換成膠囊,雖然成分相同,卻把本已降下來的價格大幅度提昇上來。
在民革小組討論會場上,一些委員反映,由於降價的藥品同類替代品很多,在這種情況下,一些醫生開處方時就可以選擇開那些能夠掙錢拿回扣的藥品。由於絕大部分病患者缺乏必要的醫學常識,因此只能接受醫生開給他的處方,其結果就導致病患者拿大錢吃最貴的藥。
要治理藥價虛高,王波委員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說,除了應實施藥品管理收支兩條線辦法外,還應加強對藥品價格的管理,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步伐。一是改革藥品流通體制,鼓勵兼並聯合,實施統一配送,減少藥品批發、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二是實行藥品采購公開招標制度,最大限度地減少藥品價格背離價值規律所帶來的不正常現象,從制度上遏制藥品購銷過程的腐敗。
趙寶權委員也建議,加強對藥品銷售環節的管理,防止藥店、醫院的不合理加價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