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北網2月9日電(記者 高長利)省人大代表、省消費者協會秘書長郝濱友在分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呼吁將消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課程,在大中小學開設消費教育課,在全社會樹立科學、文明、健康的消費觀念。
郝濱友認為,『十一五』規劃中提出要擴大內需、刺激消費,提高國民消費素質、樹立國民誠信消費觀念是一項重要的內容。誠信消費本身也是打造『誠信龍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而,誠信消費教育的問題應該被提到日程。他建議,政府應該加強對人民群眾進行科學、合理、健康消費行為的指導,可以考慮在學校內開設專門的消費課程,並把消費教育納入到國民教育課程。通過專業教師的指導,使學生能夠掌握相關消費知識和維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手段,提高學生的科學消費觀念。
郝濱友同時指出,相關的消費教育在很多國家都已經實施。例如日本、韓國等國家都把其作為一項學生必修的課程,並且確定了每學年不得少於多少課時的標准。在我國,國民教育實施消費教育切實可行,可以由教育部門組織相關專家學者、消協工作人員以及社會人士編寫教材,各學校利用一定的課時進行講授。
談及實施消費教育的效果時,他認為,學校內部以及學校周邊市場侵害消費權益的事情常常發生,對學生進行專門的消費教育首先可以淨化學校內部的消費市場,保障在校學生的身心健康和身體安全。同時,由於學生牽萬家,學生掌握相關消費知識必然會對家庭的消費觀念產生影響,增強消費維權意識。這樣就會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一種科學消費、健康消費的整體氛圍,對培育消費市場、擴大城鄉居民消費產生積極的意義。
責任編輯:曹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