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政協委員王思再進行大會發言 |
東北網2月9日電(記者 印蕾)省政協九屆四次全會9日上午進行了大會發言。會上,政協委員王思再作了主題為《關於發展循環型畜牧業的建議》發言。
王思再在發言中就我省畜牧業存在的問題,發展循環型畜牧業的意義及發展循環型畜牧業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貢獻等問題作了具體闡述。發言全文如下:
省委省政府實施的糧牧主輔換位戰略,極大地調動了各地發展畜牧業的積極性,畜牧業呈現強勁增長態勢,預計2005年畜牧業產值將達到460億元。佔農業產值比重達到40%,畜牧業對我省國民經濟和農民收入增長的貢獻率越來越大。隨著畜牧業的快速發展,一些矛盾也越來越凸顯出來。一是牲畜總量的增加,加劇了飼草資源不足的矛盾。我省草原面積已由原來的1.3億畝銳減到目前的6500萬畝,由於掠奪式放牧、投入不足,草原的『三化』(鹼化、沙化、退化)面積已佔到三分之一,並有繼續擴大的趨勢;二是畜禽生產的糞便對農村環境的污染日趨嚴重。我省畜牧業千家萬戶小規模飼養模式仍佔較大的比重,每年產生的糞便總量約為1.7億噸,畜禽糞便的COD(化學蓄氧量)的排放量達到510萬噸,超出了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由於處理能力和貯運能力不足,經過科學處理的糞便不足10%。在非用肥季節,畜禽糞便隨意露天堆放,糞水四溢,直接導致農民生產生活環境惡化。首先是造成水體污染,畜禽糞便的隨意排放造成水體的富營養化,滲入地下水可造成地下水硝酸鹽含量過高;其次是傳播疫病,目前由動物傳染給人的人畜共患病有幾十種,傳播的主要載體就是畜禽糞便;第二,畜禽糞便也是造成畜禽之間疫病傳染的載體,從而嚴重威脅畜牧業產業的安全。可以說資源、環境已經成為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根據我省畜牧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到2010年畜牧業產值將達到860億元,『十一五』期間將增長87%,佔農業產值的比重達到55%。奶牛、肉牛、羊、豬、禽等主要畜種,『十一五』期間的增長幅度將分別達到100%、80%、88%、40%和31%,發展的重點是草食性牲畜,需要的飼草和粗飼料量將隨之大幅增加,屆時產生的畜禽糞便總量將達到2.75億噸。若以目前的生產方式,飼草、粗飼料資源將難以維繼,環境將難以承載。
中共中央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目標,勾畫出了我國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宏偉藍圖。我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畜牧業有一個較快、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畜牧業承載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歷史重任。基於畜牧業自身的特點,發展循環型畜牧業是轉變增長方式,增強可持續發展力的有效途徑,畜牧業發展實現如下圖的生態循環。
循環型畜牧業的發展,既可以解決畜牧業發展的飼草飼料供需的矛盾和環境污染問題,也為我省建設綠色食品大省和生態省提供了條件。
發展循環型畜牧業的關鍵環節是解決好畜禽糞便的處理問題,即通過處理將糞便轉化為有機肥,培肥地力,增加飼草飼料的產出,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污染。循環型畜牧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單靠一兩戶企業和分散小規模農戶是難以完成的,需要政府倡導、政策扶持、企業和中介組織運作方能完成。
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目前需要樹立全社會特別是領導乾部的循環經濟發展理念,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促進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來認識發展循環型畜牧業的重要性。切實把發展循環型畜牧業與改善農民生活環境質量,降低畜牧業生產成本,提高畜產品安全性,增加農民收入有機結合起來,納入政府工作日程。
2、構建法律法規保障體系。從立法、執法和監督方面規范畜牧業的發展。圍繞貫徹《畜牧法》,制定相關的條例和制度,修訂相關標准,從法規和制度的層面明確政府和生產者的責任,確保畜牧生產與污染防治同步。加大執法力度,切實貫徹《畜禽養殖業污染排放標准》、《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依法推進循環型畜牧業的發展。
3、建立政策支持體系。在目前畜牧產業平均利潤率較低、農民收入水平不高、積累能力不足的條件下,循環型畜牧業的發展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一是積極引導支持發展畜牧小區(園區)和規模養殖場,實現人居地和畜禽的分離;二是對畜禽糞便處理設施建設給予補貼;三是鼓勵社會資金、外資進入畜禽糞便處理領域,在用地、稅費等方面給予優惠。
4、完善技術支橕體系。我省畜禽糞便處理技術特別是高寒低溫季節的處理技術尚不成熟,處理成本較高也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建議有關部門整合資源,聯合攻關,研究開發出適合我省氣候條件和飼養特點的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的畜禽糞便處理技術。
5、探索有效的運行機制。我省畜禽飼養業主要有小區(園區)、養殖場、農戶三種形式,農戶小規模分散飼養仍佔有較大的比重,是發展循環型畜牧業的難點。循環型畜牧業持久運行的重要前提條件是將畜禽糞便資源化、商品化,可以借鑒國外經驗,將畜禽糞便加工成不同檔次的花用、大棚用、大地用有機肥,提高附加值,實現各方利益共贏。對於小區(園區)飼養場可以采用統一收集、統一處理、統一經營模式;對於分散農戶飼養,可以在村屯集中建設處理設施,由中介組織或者專業戶統一管理運營,也可以采取由小區(飼養場)帶戶的模式。
6、加強引導,穩步推進。發展循環型畜牧業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工作,不能急功近利,求洋求大。要充分考慮農民的意願,要和我省畜牧業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應科學規劃,把握先行試點,再行推廣的原則,防止一哄而上,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今年我省將啟動利用世行貸款1億美元建設奶源基地項目,將建設7個千頭奶示范場和125個500頭奶牛示范園區(小區)。建議利用該項目建設機遇,積極進行飼養場(小區)和以場(小區)帶戶等多種模式的試點,積累經驗。經過不懈的努力,我省畜牧業一定能夠走出獨具特色環發展之路,實現畜牧產業和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