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培養社會主義新農民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2006-02-09 17:01:03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9日電(記者 邵月明) 『農民的腦袋富了,口袋就能鼓起來』省人大代表高敬姬說,政府『推行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正當時,大力培養社會主義新農民,發揮他們的聰明纔智,纔能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

  農村教育現狀堪懮

  現在農村與城市差距越來越大,特別是教育問題,張寶金代表說,改革開放這麼多年,農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提高,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但在教育上的投入太少,不論從教學質量到教學設施都很差,這樣下去會嚴重影響下一代的成長。下一代沒有高素質、高文化,反過來又會嚴重影響農村的發展。

  齊麗芬代表說:現在農村小學也開設英語課,但英語老師很缺少甚至沒有,使農村學生與城裡學生不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造成學生流失嚴重。學生去鄉鎮或城裡上學,交通費、學費、伙食費等增加了農民的負擔。

  重視農村教育

  『社會主義新農村主要是靠新型農民來建設,因此要重視農村教育,』史庫代表說,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首要條件是造就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這就需要加強對農民的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加強農民的就業指導工作。

  培養社會主義新農民

  史庫代表說認為,農民培訓要依托我省各級各類農業大中專院有組織、有計劃、分階段、分層次實施這項戰略任務,為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科教興農,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業轉移奠定堅實的基礎。

  要把農村教育作為農村建設的基礎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切實解決區域教育基礎失衡的問題;要制定具體政策措施,穩定農村師資隊伍,吸引城鎮教師到農村支教;同時要把對農民的培訓提高與職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整合職業技術資源,加大職業培訓經費的投入,千方百計地提高農民的文化素質和技術水平。

  王道明代表認為,農技推廣普遍存在著專項經費短缺、技術人員力量不足、隊伍素質下降問題,要加強農技推廣人員培訓,不斷提高農技人員的科技素質,使其成為一支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的生力軍。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培養與其相適應的新農民的『新』,不能只追求外表和形式的新,而是通過不斷改進教育,使現實中的農民和未來的農民具有更高素養,更懂技術,更會管理。農民教育要比過去有新的內涵,更紮實,更有實效,對農民的確有幫助,這纔是求真務實的新農民教育。

責任編輯:曹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