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9日電 哈爾濱市是在全國率先將地下人防工程投入商用的,地下商場的不斷建設促進了商業繁榮,並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記者從昨天在哈爾濱市人民防空辦公室(以下簡稱『人防辦』)召開的人防安全文化建設座談會上了解到,目前,哈爾濱市21家地下商場已有18家通過消防驗收,多年困擾地下商業場所的消防隱患問題有望徹底解決。
據哈爾濱市人防辦安全處副處長戴烽介紹,1987年,哈爾濱市建成了第一個地下商場——金街。20世紀90年代,國貿城、人和商城等地下商場相繼建成。2000年後,又有國泉商城、人和名品廣場、時尚廣場等建成營業。到目前為止,哈市已先後建設了21個人防地下商場,兼顧了戰備和經濟效益。這些地下商場分布在秋林地區、火車站前和道裡、道外、香坊、動力區域內,總面積達27萬平方米,主要經營服裝、百貨的批發與零售,年創銷售收入已達30億元,年上繳各種稅費1.4億元,安排就業人員萬餘人。據有關部門初步統計,哈爾濱市人防地下商場主從業人員及相關服務業人員達50萬人。
由於人防與商用的差異,這些當年建設的地下人防工程遠不能滿足目前的消防要求。加之這些工程大多位於哈爾濱市的商業區,地下商鋪林立,流動人口密集,形成了巨大的火災隱患。
2002年以前,哈爾濱市投入7600多萬元對地下商場的消防設施進行改造,整改了58項火災隱患,僅秋林地區就投入整改資金5000餘萬元,整改了52項火災隱患。截至目前,哈市投入消防設施改造的資金已達上億元,21家地下商場已有18家經整改通過了消防驗收。永華商城、哈樂地商城和富利達商城的整改工作已進入尾聲,但尚未通過消防驗收。
據介紹,驗收合格的地下商場疏散通道上,每隔40米有一個安全出口。一旦遇到火險,商場內的消防系統將全部自動啟動;當室溫達到70℃時,商場內的噴淋系統會自動啟動;煙霧超過一定濃度時,煙感報警系統自動報警,警鈴響起的同時,空調的送風系統轉入排煙狀態,防止電火發生的事故照明系統啟動;卷簾門自動落下至距地面1.5米,在防止煙霧擴散的同時不影響人群疏散。
同時,各商場內設立消防控制中心,並與哈市公安消防『119』預警網絡和人防指揮自動化信息控制中心聯網,能夠達到同時接警,確保消防部門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及時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