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關於建立三江平原生態博物館的建議
2006-02-11 09:04:22 來源:東北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標題:關於建立三江平原生態博物館的建議

  第039號

  代表姓名:王道明、高曉瑩

  代表團:佳木斯

  承辦單位:省文化廳、發改委、環保局

  三江平原位於東北亞中國的東北邊陲,是由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裡江衝擊形成的低平原,是我國乃至世界著名沼澤濕地集中分布區。其地理構造屬內陸斷陷中新生代大面積沈陷地區,地表普遍為第四紀亞黏土及沙土所覆蓋。其格局制約新構造運動的差異性並影響第四紀區沈積物的岩相、厚度、地貌形態和沼澤分布,具有顯著的獨特性。其特點:一是地勢平坦,起伏很小,不利於地表水排泄;二是氣候濕冷,常年濕潤,春季昇溫快,夏季多雨,秋雨急,冬乾旱;三是土壤粘重,不利滲透,涵養水源,可謂地球之腎;四是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曾被譽為『棒打?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裡』的地方,形成特殊的生態景觀,因此,三江平原號稱中國『黑土地之王』,『高寒地區之鄉』,『沼澤濕地之最』,『高寒濕地生物多樣性的基因庫』。其對生態平衡的調節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其對地表水的平衡可謂地表水的穩壓器;對地下水的補充,可謂地下水的水源;對地表水的淨化,可謂地表水的淨化廠。

  為了更好保護這塊對人類生存有極其重要作用的濕地、生態系統極其生物多樣性,科學地利用其生態資源,發揮其生態功能,根據國家和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國際義務,對廣大人民群眾實行環境教育,提高人們對保護生態環境重要性認識,建立濕地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科研基地、開展國際、國內的科學技術交流,預測、預防和從根本上消除導致生態系統破壞和生物多樣性減少和破壞的根本原因,我們提出建立三江平原生態博物館。

  綜上我們認為建立三江平原生態博物館是十分必要的。要通過建立三江平原生態博物館的建立,把三江平原的生態環境景觀縮收到博物館內,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及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這個全人類共同關切的問題進行全方位的宣傳、教育和研究,目前三江平原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與破壞處於相持階段,原始生態環境遭到了很大的破壞。因此,在三江平原建立生態博物館,從而對三江平原的生態環境進行更好的保護,是十分必要的、可行的,也是黑龍江省建設生態省建設的主要組成部分。

責任編輯:曹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