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3日電 春節剛過,全國農村勞動力轉移試點縣———林口縣上上下下十分忙碌,外出打工的每天一撥撥坐火車包車廂往外走,外地老板前來招工的讓有關部門應接不暇,培訓基地過年不放假抓緊為即將外出的農民工『充電』。
勞務經濟如今攪熱了林口。據統計,目前全縣域外輸出人數達到了7.15萬人,佔農村勞動力總數的一半,去年域外勞動力直接給農民帶來收入5.2億元,促進農村人均增收1700元。農村勞動力轉移同時加快了土地流轉,人均耕地已由2002年的5畝增加到現在的8.05畝。
通過四年多的發展,林口縣初步形成了勞動力轉移健康發展的有效機制,勞務品牌效應開始顯現。為提高輸出質量,縣、鄉、村加強了考察、回訪、簽約、安置和維權的力度,對不適合務工者的崗位進行了適當調整,穩定了輸出隊伍。目前林口縣勞務輸出基地總數達到90個,分布在全國12個省、40多個大中城市,安置人數明顯增加,100人以上的基地已達60多個,並全部實現了簽約和掛牌。全縣勞動力轉移如今從質上也實現了『四大轉變』,即實現了由自發為主向定向輸出為主轉變,由體能型向技能型轉變,由數量為主向質量為主轉變,由低收入向高收入轉變。
勞務輸出也讓許多外出務工者實現了就業向創業的轉變。目前,林口縣務工者已有幾十人成為企業領導和業務骨乾,已有幾百人創業成功,成為『小老板』和企業家。龍爪鎮山東會村農民王海龍自2001年起到北京凱龍俱樂部打工,經過5年多的拼搏和努力,如今已成為俱樂部總經理,擁有固定資產4.5億,淨資產5000多萬元,創造了一個農民工的『神話』。建堂鄉三合村農民顏海英夫妻倆到大連金洲打工紮下了根,全家6口人全部搬遷到那裡,成為了城市市民。而像顏海英一樣走出去舉家搬遷的在林口已達4321戶、12814人。今年正月初九,林口縣舉行了隆重的勞動力轉移表彰獎勵大會,拿出60萬元對勞務輸出組織單位和10名優秀的外出務工者進行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