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電 新年伊始,阿城市決定由地方財政出資對6000名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實施免除學雜費和教科書費的『兩免』政策。此舉開創了東北三省城區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的先河。同時,阿城市又實施了提高城鄉貧困救濟金、提高敬老院老人生活費等『兩提高』政策。由此,阿城也成為全省發放敬老院老人生活費、農村貧困戶救濟金水平最高的縣級市。這兩項舉措是阿城市委、市政府給城鄉困難群眾送去的最直接、最現實的人文關懷和親情保障。
群眾是經濟發展的第一受益人
元旦前夕,阿城市委、市政府領導在走訪慰問困難群眾時,了解到許多貧困家庭用於子女教育的開支已成為沈重負擔。2004年,該市經濟結束了低速增長的局面,去年財政收入達到創紀錄的6.1億元,名列哈爾濱市(縣)之首。然而,由於10多戶大中型國有企業相繼破產或關閉,阿城市形成了全省縣級市中規模最大的國有企業職工下崗群體,同時因自然災害、疾病等原因也形成了相當數量的貧困戶。
如何推進和諧社會建設,讓經濟發展成果惠及人民群眾,讓困難群眾增添改變貧窮面貌的信心?阿城市黨政領導認為,春節前為貧困戶送米、送油進行慰問,可以體現黨和政府的關懷,但是黨和政府的關懷更應是長效的,孩子交不起學費上不起學,家庭就不能安定,社會就不能穩定。財政增收了,錢要用來優先解決貧困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為此,阿城市適時制定了『兩免』、『兩提高』的惠民政策。
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免收學費,但不含學雜費和教科書費,而此次阿城提出的『兩免』政策不但包括學雜費,還包括教科書費。『兩免』的額度為每學期小學生每人380元、初中生每人480元。教育部不久前提出,爭取到2015年在全國普遍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對照此時間表,阿城讓部分困難學生先期品嘗了義務教育的甜頭。
『第一財政』是滿足群眾需要
阿城市領導意識到,全省各縣(市)多是『吃飯財政』,盡管每年經濟都在增長,但花錢的地方也在逐年增多。阿城市能否保證『兩免』、『兩提高』資金落實到位?
阿城市委書記趙坤說,此舉絕不是阿城市委、市政府的一時衝動,而是一項提高困難群眾生活水平,解決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必須長期堅持的惠民政策,我們將逐步完善以財政撥款為主體、多渠道籌措資金為輔助的經費保障機制。
這一決策迅速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積極響應和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哈爾濱市慈善總會阿城分會、阿城市總工會、阿城市教育局和阿城市殘疾人聯合會等4家單位率先發出倡議,號召全市人民關注、關心、關愛困難群眾,積極為扶貧濟困活動捐款,並籌建了『阿城市扶貧濟困慈善基金』。
隆冬時節,古都阿城處處湧動著愛的春潮。民營企業阿城市富氏隆集團捐助10萬元。董事長傅立君在捐款儀式上感慨地說:『去年市委、市政府修路、改水、建廣場、修公園,實施了10多項百姓歡迎的「民心」工程。這次又制定「兩免」、「兩提高」政策,更是德政善舉,這是最根本的民心工程。作為企業,我們堅決擁護、堅決支持!』阿城市醫院全體醫護工作者捐款15萬元,市機關乾部及企事業單位職工每人每月也從工資中最少捐助10元。短短兩天時間,基金會募集了近80萬元。
親情善政營造一方和諧
阿城市紡織廠下崗職工張林平時靠蹬三輪車維持生計。聽說女兒享受到『兩免』政策後,他給自己放了半天假,專門到年貨市場挑選了幾幅大喜字。他說:『下崗後,我覺得自己好像一下子成了沒娘的孩子,蹬三輪車還經常遭白眼,感覺心裡十分憋屈。平日裡一分錢掰成兩半花,除了生活必須外都給孩子上學用了,家裡添置不起其他東西。這回政府幫我的孩子交學雜費、書費,我這心裡舒坦多了。以後我想存點錢做點小買賣,一定把孩子培育出來。』
臘月二十三,農歷小年,是阿城市第四中學初二一班宋志健和姐姐宋東雪最高興的日子,也讓幾年來一籌莫展的媽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幾年前,宋志健的父母離了婚,母親一人帶著兩個孩子寄住在娘家。平時靠打零工和親朋好友的接濟艱難度日,兩個孩子上學的支出是他們家最大的開支,也是母親心頭最沈重的負擔。宋志健說:『我以前最怕每學期開學向媽媽要學雜費和書費了,以後再也不用發愁了。』
阿城市此舉一出,各方反響強烈。哈爾濱市一位熟悉阿城情況的機關乾部說,阿城雖然綜合實力比較強,但財政負擔也比較重。2005年,全市53戶市屬國有企業中,有39戶順利改制,14戶進入改制收尾階段,21487名國有職工全部實現並軌,發放並軌資金1.57億元,而本級財政就補貼了5100萬元,僅企業幾項改制的成本就高達1億多元。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阿城又出臺了『兩免』、『兩提高』的舉措,這說明在對待百姓切身利益問題上,解決資金急需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一級黨委、政府的執政理念如何,對普通百姓的感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