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2月14日電 12日是農歷正月十五,當天24時是今年哈爾濱市燃放煙花爆竹的最後期限,可當時間到了13日凌晨,仍有不少人深夜在居民區違規燃放鞭炮,引起居民反感。昨日,不少市民打來電話反映此事,認為燃放鞭炮應遵守有關法規、增強公德意識。
12日一早,哈爾濱市的大街小巷、居民小區就開始陷入一片歡樂的海洋,鞭炮聲此起彼伏。18時至24時,整個城市更是變成了煙花的『大舞臺』,各式各樣絢爛的煙花點亮了城市的夜空,其熱鬧程度不亞於除夕。記者調查發現,13日凌晨雖已過燃放期,仍有許多人不顧有關法規,深夜燃放大量煙花爆竹,震耳欲聾的響聲、刺眼的煙花一直持續到清晨,影響了市民休息。
昨日,記者就此采訪了道裡、南崗、道外和香坊4個區的50戶居民,其中48戶都在後半夜時被窗外的煙花爆竹聲震醒過,其中23戶居民都表示,由於違規放煙花爆竹的人太多,正月十五晚上家中的老人幾乎整夜沒合眼。有17戶居民抱怨,居民區內的鞭炮聲直到13日早晨纔逐漸消失。
家住道外區十四道街的宋先生告訴記者,他的父親患有高血壓、失眠癥等疾病,每天都要靠藥物入睡。平時都是21時纔睡覺,考慮到正月十五晚上放煙花爆竹的人會很多,家人特別把老人吃安眠藥的時間推遲到23時,希望過了24時,室外安靜下來,老人能好好地休息。沒想到,過了燃放期限後,燃放煙花爆竹的人還是特別多,耀眼的煙花把屋裡照得很亮,直到早上5時,外面纔安靜下來。家裡5口人,除了6歲的兒子睡著了,其餘的人都一夜沒睡,早上父親的血壓高壓更是昇到了180。
采訪中,很多市民都反映了春節期間一些不文明燃放行為,如:超過期限、違規燃放,影響他人休息;在自家陽臺點燃、然後往下扔,誤傷居民;把鞭炮在新鋪設的步道板上燃放,把步道板崩得傷痕累累;把鞭炮掛在樹上燃放,崩傷樹木等。對此,有市民認為,應該加強文明燃放煙花爆竹的宣傳,同時對超期燃放者給予相應處罰,使不顧公德和法規的不文明燃放行為逐年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