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4日電 在一個有著上百萬人口的城市裡,一個人要想找份工作也許並不難,但如果要為8萬人在一年之內解決就業問題,就不是件簡單的事兒了。2006年,面對著給8萬人,尤其是6萬名下崗失業職工找到合適『飯碗』的艱巨任務,擺在面前的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數字,它更需要我們慎重地做好這道加減法。
如何做好加法?廣開就業門路,開發就業崗位是關鍵。門路從哪兒來?崗位上哪兒找?這就需要在加大非國有經濟就業崗位的開發力度和就業吸納能力上做文章。據了解,新年伊始我市就從項目提供、人員培訓、權益維護、信息服務等方面想辦法,為非公有制經濟擴大就業和加快發展積極創造寬松環境,滿足企業對不同層次勞動力的需求,以便拉動就業增長,使非國有經濟成為就業安置的主渠道。此外,積極開發非全日制、臨時性、季節性、彈性工作崗位,鼓勵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多種形式就業;推動社區服務向社會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大力開發社區就業崗位,不斷拓寬社區吸納就業的新領域;進一步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大齡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通過這些抓手,勞動部門積極為8萬人尋找著『飯碗』。
與此同時,我市打算進一步調整和完善優惠政策,擴大享受政策的對象范圍,積極為符合條件的人員發放就業補貼、社保補貼,加大對困難群體的支持力度。
減法怎麼做?失業的人少了,需要再就業的人也就少了,因此,減少失業是做減法的第一步。今年,我市將對企業關閉破產和改制改組作進一步統籌規劃,把握關閉破產工作力度和進度,合理引導和規范企業的規模性裁員,加強對正常生產經營企業裁員的指導,防止失業過於集中,維護社會穩定。
強力實行就業實名登記管理,監督勞動合同簽訂,嚴格執行最低工資標准,督促參加社會保險,加大勞動監察力度,規范企業用工行為,減少就業的不穩定性,同樣是算好今年這道『就業題』的重要一環。此外,今年我市還將從簡化辦理小額擔保貸款手續,落實稅費減免政策,大力開展職業介紹、職業指導、職業培訓、勞動保障事務代理等『一站式』服務入手,為求職者和創業者提供方便,掃清道路。
給8萬人找『飯碗』,不能局限在我們這座城市之內。今年我市將繼續擴大勞務輸出規模,以北京、大連、上海、深圳等國內勞務輸出基地為依托,提高勞務輸出的規模化、組織化和產業化程度,打響勞務輸出品牌,努力拓展境外就業空間,建好境外勞務輸出辦事處,重點做好即將成立的駐俄勞務輸出辦事處的各項基礎工作,這既是一道『減法題』——為我市就業再就業市場減少壓力,同時也是一道『加法題』——給就業者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讓他們『碗』裡的『飯菜』品種更多、品質更好。
只要細心地把這加減法做好,我們就有理由相信,全年實現新增就業8萬人,安置下崗失業人員6萬人的目標一定會從文件上的數字變成百姓實實在在的『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