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15日電 2005年11月,外地來哈打工的趙女士在交納了200元的技術輔導費後,和『哈爾濱市思凡工藝工作室』簽訂了加工『珠飾桌墊』合同。合同規定,公司免費提供1斤塑料珠,40天內加工20件『合格』的產品,每件產品可得到手工費5元錢。做完30件,公司全額退還技術輔導費。數日後,當趙女士將按照要求加工好的產品送到公司時,卻屢屢被公司以質量不合格退回。200元的技術輔導費也無法索要。
據趙女士介紹,她是來哈的打工者。去年11月2日,她在報紙上看到『哈爾濱思凡工藝工作室』招聘珠飾手工制作者的廣告,便於當天來到該公司應聘。公司工作人員告訴她,這項工作簡單易學,長年有活,計件工資,每件可以得到5元加工費。乾好了,一天加工四五個沒問題。做完30個,公司將返還200元技術輔導費。工作人員一席話讓趙女士心動不已,趙女士當即和公司簽署合同並交納了200元錢。隨後,一名手工老師簡單給趙女士講解了制作產品的一些注意事項,10分鍾後培訓結束。老師發給她一斤直徑5毫米的塑料珠,要求加工成規格為60×80毫米的『珠飾桌墊』,趙女士把材料帶回家中,按照要求,兩天內加工出兩件桌墊。當她滿心歡喜地來到公司交貨時,公司『檢驗員』的檢驗結果給趙女士當頭一棒,『產品不合格,必須返工。』無奈,趙女士將加工好的桌墊帶回家,重新再做。可再次送去後仍得到『不合格』的答復。就這樣,一個月的時間內,趙女士的手工品被退回數次。眼看40天的時間日益臨近,趙女士的產品一件都沒通過『檢驗』。此時,趙女士發現很多和她有同樣遭遇人。趙女士氣憤地說,手工品總是返工,根本不可能完成任務,更別說退還200元錢了。公司這不是在騙人嗎?
記者看到,趙女士制作的手工品與該公司的樣品圖案、樣式相差無幾。那麼她制作的產品到底因為什麼不合格呢?14日,在哈爾濱思凡工藝工作室,負責人李紅對記者說,公司和所有應聘者鑒定了合同,合同明確規定,整件定做物必須達到無線頭、無網線、無褶皺等6項要求纔能回收,趙女士等人的產品是因為不合格被拒收的。公司沒有什麼過錯。
李紅表示,該公司去年9月成立後,共有30多人和公司簽訂制作手工品合同。每人發放20件桌墊原料,應該制作出600餘件產品。目前回收大約40%至50%。但是當記者要求看一下相關票據時,李紅只拿出兩本回收票據,大約回收有20多件手工品。
哈市動力工商分局亞麻工商所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工商所已經接到4起對哈爾濱思凡工藝工作室的投訴。該公司有正常注冊手續,且雙方簽定了正常合同,工商部門將調查後對此事做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