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體育訊:王濛,一個來自黑龍江的20歲小姑娘,在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時便為中國冬奧歷史寫下了輝煌的篇章。如果要形容王濛,只需要一個字,那就是『衝』。在賽場上,王濛總是衝在最前面,而在生活中,王濛的『衝脾氣』則使她看上去很像個男孩子。
我不是楊揚接班人
當初認識王濛是在2004年的短道速滑世界杯上,那時王濛正在用實力向世人展示,她將成為短道賽場上全新的王者,那一年王濛只有19歲,而她的母親則一直在北京陪伴她。2004年10月22日開戰的短道速滑世界杯哈爾濱站的比賽中,19歲的中國小將王濛力奪3金,其中女子1500米這個項目兩年來中國隊在14場國際比賽中從未贏過,而王濛此次在最後一圈力壓韓國名將崔恩景獲得金牌,意義自然非同一般。王濛也因此而一戰成名,被許多人稱為大楊揚之後中國女子短道速滑新的領軍人物。
但王濛並不贊同這個說法:『我不喜歡這個稱呼。因為我不覺得這是好事。每個項目都要不斷地發展,有新的優秀運動員湧現,纔說明短道在進步、在提高,如果總是我領軍,說明隊伍停滯不前,那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差點因父母反對而放棄
王濛剛練滑冰的時候纔9歲,但她的父母更希望她在學習上能有所作為。之前王濛也曾經練過乒乓球,但因父母的反對而作罷。有了前車之鑒,王濛開始瞞著父母踏上自己的冰上生涯。
很快王濛父母還是知道了她的小秘密,於是又像上次一樣竭力反對,而王濛的父親甚至還和她的啟蒙教練馬慶忠發生了衝突。但最終執著的王濛倔勁兒一上來,硬是頂著父母的壓力練了下去。
隨著王濛的堅持和成績的一步步提高,父母的態度逐漸發生了轉變。等到王濛在2001年進入國家隊之後,父母就已經很理解女兒,並支持她的運動事業了。王濛說,從2003年開始,只要是國內能看到的比賽,她的父母都會趕過來,因為怕影響她,也不跟她多說話,就默默地看著比賽為她加油。現在只要談到父母,王濛就會流出對父母深深的感激之情。
『我只是個幸運兒』
20歲便成為奧運會冠軍,很多人將這種人稱為天纔。然而王濛說她不認為自己是個天纔,而是個幸運兒。每次跟別人介紹自己的愛好時王濛總是會重復兩點,看書和電子游戲。拉開王濛放書的抽屜,她拿出來的是一本勵志類的書籍《天纔與命運》。
王濛的500米實力很強,在500米比賽中起跑非常重要,而王濛經常能佔得先機。她說自己的特點就是『蹲得穩』,不著急,也就是說心態比較好。王濛回憶說,從9歲開始上業餘體校,她就和一大堆小孩兒一起住宿捨,自己料理日常生活,這些經歷使她自立得很早,也形成了比較外向而又沈穩的性格。在采訪過程中王濛始終顯得自信而平靜,言談舉止之中透露著一股超出實際年齡很多的成熟。
王濛另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敢說敢做。在冬奧會前,除王濛以外所有的運動員沒有一個敢明確地表示,自己一定會拿到金牌,只有王濛說:『當然是衝著金牌去的。』這是王濛敢說的一面。而王濛敢做的一面則表現在:『在冬奧會賽場上,我有希望奪得金牌。這是我該站出來「挺」的時候,假如我狀態不佳,我會毫無保留地配合隊友,我不會在那裡還要硬扛,否則就太自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