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誠任八一村黨支部書記以來,確定了『上企業、抓畜牧、搞項目、出勞務』的經濟發展思路,開拓進取,積極工作,使八一村經濟發展突飛猛進,人均純收入實現2950元,農民走上了富裕之路。 多年來,八一村大多數農戶一直沿用傳統的生產經營方式,由於近些年災情嚴重,加上糧食價格偏低,致使農民人均收入下降,他們需要一個為他們指明方向、開闢致富門路的領路人。作為村黨支部書記的王忠誠,為農民致富趟出了一條好路子。他經過多方考察,決定依托本村資源優勢,由村委會主任牽頭,辦一個鐵精粉加工廠,加工營銷鐵精粉。經過幾年努力,已有30餘戶農民入股參與經營,產品全部銷往佳木斯,年創利潤20餘萬元。 要想致富,就得走多種經營的道路。2003年,王忠誠帶頭引進示范種植高油大豆合豐-42號,結果是產量高、價格好,取得了非常好的經濟效益。在他的帶領下,八一村去年種植高油大豆6000畝,雖然結莢期乾旱少雨,產量受到影響,但與普通品種相比,產量還是大大提高。通過種植高油大豆,王忠誠摸索到了一條新的途徑。去年,他又示范種植了大蔥,收入可觀,為村民開闢了新的致富之路。另外,通過中介組織捕捉外地用工信息,全村僅去年就輸出勞務200多人,真正讓農民致富有項目,發展有奔頭。 2005年,在王忠誠的努力下,八一村興建了養鹿場,村裡90戶貧困戶利用各方籌措的30萬元資金租賃養殖場地,從金沙鹿場購進馬鹿30頭、梅花鹿2頭。鹿場實行集中飼養、統一管理、統一銷售、按股分紅,並成立了董事會。王忠誠算了一筆賬:每頭母鹿年產仔鹿1頭,成年4歲鹿年產茸10公斤左右,鹿茸銷往國內外。預計2006年鹿存欄可達到40頭。 在八一村,一些村民思想保守,新引進的致富項目雖好,但他們卻想乾不敢乾,怕賠本吃虧,互相觀望。王忠誠針對這種狀況,帶領黨支部和村委會成員示范給村民看,並大力扶持村裡能人,搞『能人經濟』,使能人先行一步,以能人帶動大家。 群雁高飛頭雁領。王忠誠要求黨員乾部每人有一個致富項目,並帶動一部分農戶脫貧致富,以此作為考核黨員乾部的標准,並作為獎罰的主要依據。2005年,他帶頭養殖黃牛5頭,帶頭示范種植萬壽菊。在他的帶領下,全村的畜牧業、種植業得到了空前發展。截至目前,已養殖黃牛300多頭、生豬500多頭、羊1600只,經濟作物面積由過去的500畝發展到現在的2000多畝。 不懂科學技術是農民致富的一個制約因素。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王忠誠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幾次跑到市裡和縣裡,請專家和科技人員到村裡講課培訓、現場指導,並組織村裡的養殖、種植大戶到外地參觀學習,使全村絕大多數農民受到培訓,開闊了視野。圍繞標准化支部建設,村裡成立了活動室,配備了電視、影碟機、科普光盤和科普書籍,還聘請養殖、種植專家為顧問,增強了農民致富的專業技能和本領。經過專家、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全村已有各類科技人纔12名,初步解決了人纔缺乏的問題。 在抓農民增收致富的同時,王忠誠十分重視精神文明建設。他籌措8萬元打自來水井,解決了八一村光輝屯多年來吃地表水的問題。他還自籌資金,修路1500米,修橋涵兩座,修建標准化一條街,並從縣裡協調了40盞路燈安裝在主街上。王忠誠爭取資金6萬元,翻新了學校的房蓋,置換了新的桌椅和門窗,使孩子們有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整潔的村容村貌,和睦的鄰裡關系,如今的八一村正在致富的路上飛奔。村民們提起王忠誠,都說:有這樣一個會念『發財經』的支書領著,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