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0日電(記者 印蕾) 政協哈爾濱市第十屆委員會第四次會議20日上午隆重開幕。會上,市政協副主席楊亞光受常務委員會的委托,向大會報告了十屆三次會議以來的提案工作情況。記者從報告中獲悉,截至2005年11月30日,共征集提案1160件;經審查立案1036件,佔89.3%。
在立案的提案中,有關經濟建設方面198件,佔19.1%;有關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方面155件,佔15%;有關城建和環保方面403件,佔38.9%;有關社會法制、勞動人事、民族宗教、精神文明等方面280件,佔27%。
為促進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獻計獻策
政協委員提交的《關於加快農業標准化進程,促進我市農業可持續快速發展的建議案》,市政府經過研究,認真組織落實;選擇實施3個市級標准化示范縣(區)、10個標准化示范鄉(鎮)、20個標准化示范村、100個標准化示范戶,已取得初步成效,並將在『十一五』期間重點做好建立健全農業標准體系和監測體系、加大資金投入和實施力度,努力把哈爾濱市的農業標准化工作推向新階段。市民建提出《關於哈爾濱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問題與對策》的提案;市勞動局認為符合市委、市政府有關工作精神;他們針對提案內容,強化了進城務工人員的就業管理和服務,在全市設立了73個農民進城就業服務站點,接受求職登記325,633人次,促簽勞動合同33,028份,下達整改通知137份,嚴肅查處了惡意拖欠、簽訂生死合同等違法違規的行為。
為推動科教文衛體事業的發展建言立論
市九三學社提出《關於加強我市區域科技創新體系,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建議》的重點提案,得到市科技局和市人事局的重視,他們積極開展公共科技平臺建設,科技中介機構已發展到520多戶,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了30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效果顯著,並將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重點,為建設創新型城市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橕。市農工黨提出《關於加強我市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的建議》,市衛生局認真研究辦理,強化了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網絡建設,進行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初級衛生保健試點,使呼蘭、雙城兩地62.98萬人參保。市民進提出《建議我市醫療建立電子病歷;實現一卡通》的提案,市衛生局認為建立電子病歷可作為病歷管理模式改革和發展的一個方向,待適當時按國家有關規定選擇有關醫院試行。針對我市假藥、過期藥在農村出售的現象,委員們提出《關於讓農民用上放心藥的建議》的重點提案,市食品藥品監督局專題召開辦公會議研究了具體落實措施,使農村出售過期藥品、假劣藥品的現象得到有效的遏制。
為加強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盡心竭力
市工商聯提出《關於重視環境污染愛護美麗家園哈爾濱的提案尼市環保局按建議》以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為重點,加大了工作力度,使我市空氣質量明顯提高,2005年市區空氣質量達到和好於二級的天數有301天。十幾名委員聯合提出《關於工農大街拓寬改造工程及通鄉街打通工程的提案》作為重點提案交辦後;市規劃局和市建委對委員多年關注的街路改造工程認真進行規劃編制和施工建設,完善了我市路網結構,方便了周邊地區群眾。市民革提出《對當前物業管理存在問題的分析與建議》,市房產住宅局認為建議很好,他們加大了完善哈爾濱市物業管理法規體系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力爭物業管理工作水平取得較大突破。對市民盟提出《建議加強公共場所裝修污染的監管力度》的提案,市建委及時印發了《哈爾濱市民用建築工程室內環境質量管理補充規定》,進一步加強了工程質量監督,協調配合有關部門共同抓好室內環境污染問題。一些委員聯名提出《關於改善環衛工人基本工作條件的建議》的重點提案,市城管局認為這正是市委、市政府關心的大事,他們去年共建成30座休息室,使環衛工人休息、熱飯、洗涮有了方便舒適場所。
為反映社情民意,解決熱點、難點問題奉獻真情
市臺聯提出《建議建立城市應急機制,讓市民在突發事件面前有效規避危險》的提案,得到市政府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市教育局針對提案中開設專門應急教育課程等建議,認真抓了對學生的宣傳教育、學校應急預案制定、基本急救技能培訓和疏散演練,2005年11月松花江發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後,啟動了應急機制,有效地保障了廣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委員提出的《重建趙尚志烈士雕塑》重點提案,市委宣傳部、市民政局、香坊區結合紀念中國抗戰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活動積極辦理,將原香坊公園重新命名為尚志公園,在園內重塑了趙尚志烈士銅像,為世人增添了一處反法西斯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的委員針對清掃保潔工低工資問題作了調查,提出了《『城市美容師』月工資不該低於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線》的提案,得到市政府重視,責成市財政局和市城管局牽頭研究解決,在已增加環衛清掃經費938萬元中,優先用於解決環衛臨時工工資達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