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1日電 哈爾濱市政協委員李維明通過調查發現,目前哈爾濱市的電鍍企業至少有300家,其中九成以上沒有使用環保設備,有環保設備的偷停、偷排現象也相當普遍。因此李維明建議:哈爾濱環保、工商、公安、技監、衛生、安監等有關部門聯合起來治理非法電鍍企業污染。
【委員調查】
據哈爾濱環保部門統計,哈爾濱目前有合法的電鍍企業100多家,這些企業雖然有環保設備,但為了降低生產成本,絕大多數企業的環保設備處於偷停狀態。
據李維明介紹,隨著近兩年哈爾濱工業經濟的好轉,市場需求不斷增加,非法『小電鍍』又死灰復燃,並且迅速膨脹。『小電鍍』的發展特點是多數集中在城鄉結合部,隱蔽性強。由於城鄉結合部人口復雜,地理復雜,而且這裡往往是管理部門的盲區,所以『小電鍍』業主們都願意在這裡安家落戶。由於環保投入要佔整個電鍍企業投入的75%,所以這些『小電鍍』為了牟取暴力,根本沒有環保設備,直接將電鍍廢水排入地下。
李維明的調查在哈爾濱環保產業辦公室副主任曲鵬仁那裡得到了印證。據曲主任介紹,哈爾濱較大的電鍍企業環保設施比較完備,經營狀況也相對較好,而規模較小的企業,則往往因為環保設施運行費用較高,便將廢水直接排入排水系統。由於存在這樣不平等競爭,個別大企業雖有治污染能力,但在環境主管部門無力現場監督的情況下,就有意不讓環保設施正常運行,偷停、偷排現象相當嚴重。還有些黑電鍍廠采用滲流方式排放廢水和隨意丟棄廢渣,嚴重污染了哈爾濱的地下水源,危急人們身體健康。
【委員建議】
李維明認為,取締排污不能達標的電鍍企業,單靠環保部門是遠遠不夠的,建議環保、工商等有關部門聯合起來,密切配合,同時爭取廣大群眾的支持,堅決取締那些污染嚴重的『小電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