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今春出門會不會還走翻漿路?
2006-02-21 08:56:47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胡佔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21日電 開春路翻漿、開春路難行。

  近年來,哈爾濱市加大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供水、排水、供熱、供氣等等一系列涉及道路開挖的工程非常多,在造福百姓的同時,也給道路維修養護、居民出行帶來了不便甚至是困擾。回填不實導致路面塌陷、遺留工程致使街路長期破損等種種問題,都進一步加劇了春季路難行的狀況。隨著天氣轉暖,道路翻漿問題將再次被關注,而今年哈市各類工程涉及開挖道路又多達600多條,為歷年最多。如何保證百姓順利出行?有人說,這是對城市管理的又一次考驗。

  同樣,這也是參加今年『兩會』的代表委員們的一個集中議題。

  百姓關注

  春天出門擔心滿腳泥

  『又堵車了,又修路?』春季每每出門,人們都會發出這樣的疑問。行路難,堵車苦,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很多道路都是年年修補、年年破損,修補速度始終趕不上破損的速度。許多百姓呼吁,能不能修就徹底修好,別讓這種翻漿、修路、堵車的苦惱無限重復。

  據了解,哈爾濱市有1600多條道路,路面面積1900多萬平方米。據市城管局道橋處統計,每年春天,哈爾濱市都會有數百條街路出現不同程度翻漿、破損,需要進行局部修補或徹底翻修。路橋管理部門都會率先進行小修小補,凍土層化開、具備修路條件後方可展開大中修。道裡區居民王姓老人說出了多數居民的想法:春暖花開,憋了一冬天,多想出門溜達溜達,呼吸一點新鮮空氣,可不願走啊,四處泥坑,經常濺一身髒水。在一家研究所工作的宋先生告訴記者,他家門口一條很窄的小街,卻經常跑大貨車、大客車,剛修沒兩年就又變得坑坑窪窪,開化後又要翻漿,真讓人擔心。

  道路翻漿、破損,不但直接影響百姓出行條件,而且由於要進行佔道修補,施工期間百姓出行會更困難。家住道外區的劉先生說,為百姓謀福利的修道、施工佔道我們都能理解支持,讓人無法理解的是,有些路剛挖完修好沒幾天,就又挖開了,怎麼就不能協調一下一起施工?有些路挖開了,長時間無人施工,甚至一冬天都不修復,怎麼就會沒人管呢?還有一些路破損已經非常嚴重,卻只進行小修小補,非得等到車和人走不了了纔徹底翻修?更有人感慨,每年浪費在重復施工上的錢,能修多少新路啊?!

  代表委員觀點

  及時維護,嚴抓佔道洗車

  人大代表宋萍:既然自然條件無法改變,瀝青路面的縮裂問題一時難以解決,那麼就應盡量減少加速縮裂路面的損壞因素。建議城管部門加大管理力度,嚴抓佔道洗車和佔道經營,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及時維護,對路面出現的裂縫要早發現早修補,以免損壞到無法修補的程度而進行全面翻修,那時需要的投入將會比平時養護大得多。

  道路建設與排水建設結合

  人大代表宋薇:在大力發展城市路橋建設的同時,要科學規劃道路建設與排水建設的配套,道路建設要與排水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排水順暢是保護路面完好、交通暢通的重要條件之一,搞好道路排水建設,纔能減少遭受暴雨突襲的困擾。

  提高三四類街路建設標准

  政協委員姜民:車輛超載已嚴重威脅到城市道路和橋涵的正常使用,針對這一情況,嚴格控制車輛超限是不可忽視的問題。另外,從哈爾濱市目前道路的情況看,三、四類街路在改擴建的同時要提高荷載能力更是當務之急。目前哈爾濱市800餘條三、四類街路中,大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建的,60%以上的道路在超期服役,其荷載能力僅為8至10噸,但目前一般大的客貨車在不超載的情況下都要在20噸以上,哈爾濱市的三、四類街路已經跟不上時代要求,因此,三、四類街路在改擴建的同時要按現有城市交通情況設計,應按一、二類街路的荷載標准來建設。

  『回填路』出問題必須返修

  政協委員張雅清:近年來,哈爾濱市在提高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道路完好狀況明顯改善。但是,群眾反映較大的乾線馬路反復挖掘問題,也的確是我們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強的問題。建議加強對道路的科學化管理,切實執行年度道路維修計劃,減少或避免道路維修後又再度開挖的『馬路拉鎖』問題。道路挖掘要『先割後挖、分段回填、分段修復』,回填必須『飽滿』。將道路挖掘管理的『跟蹤檢查、加強監理、跟蹤驗收』監督機制真正落到實處。加強招標管理,必須要求施工單位實行『工後三包』,出現問題一定要返修。

  道路管理養護應優於建設

  政協委員陳其華:鑒於哈爾濱市城市道路建管不平衡的現狀,建議加強道路維修養護的力度,加大對城市設施保養、道路維修資金的投入,樹立『三分建七分管』的管理思想,管理養護應優於建設。理順城市管理體制,重新劃分職能,統籌行政資源與管理經費。強化路政的科學管理,執行標准挖掘制度,實施『零修碎補』的維修養護方法,推廣道路維修規則挖補工藝,發現破損道路立即進行『零修碎補』。

  超載車輛致使路面嚴重損壞。

  互動進行時

  現場:代表委員話題集中相關部門論證踏查

  【會場內】昨天下午參加政協十屆四次會議小組討論的委員就道路建設、維護等問題提出具體建議並展開熱烈討論。許多人大代表也將帶著有關此類問題的議案前來參加市十二屆人大四次會議。

  【會場外】昨天下午政府有關部門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劃著今年的城市道路管理方案,並繼續為今年道路維修、整治展開踏查、摸底工作。

  現場一昨天13??00哈爾濱市城市地下管線挖掘工程管理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內,管理人員正在為出臺今年乃至以後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相關文件進行最後的論證。市城管部門正在制定具體措施,准備對道路施工中出現的『馬路拉鎖』、超施工時限挖道、不規范操作回填不實致使路面塌陷等問題進行科學、嚴格管理。

  現場二昨天14??00各區城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正分組踏查街路狀況。今年哈爾濱市各類工程涉及開挖道路600多條,為歷年最多,管理不善非常容易出現重復開挖問題,不但造成巨大浪費,而且影響市民正常生產生活。一個時期以來,為收集第一手資料,工作人員深入全市1600多條街路詳細了解破損、翻漿等情況,為即將到來的春季道路維修養護做好准備。

  現場三昨天14??30動力區城管部門工作人員實地踏查後,走訪了沿街單位和街道辦事處,詳細詢問了每年道路翻漿的具體情況,聽取了社區部分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准備將踏查情況整理後,上報給上級管理部門。

  管理者表態

  今後挖路統一報批杜絕『馬路拉鎖』

  針對哈市道路翻漿的實際情況,去年開春,市城管部門在詳細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組織100餘名專業人員分成8個施工隊,投入8臺車輛及風鎬、切割機等小型機械,對已經出現翻漿的重點街路進行維修。具備條件後,又對11條破損嚴重的街路進行了大中修。去年9月,對破損嚴重的4萬餘平方米人行步道板進行了整修,有效改善了哈爾濱市居民的出行條件。

  由於目前仍處於封凍期,道路翻漿還沒有暴露,市城管部門正在嚴密監控街路破損狀況,並已布置各區進行調查摸底。具備條件後將率先進行簡易維修,對城市中心地帶、重點路段,采用鋪砌承重步道方磚的形式,暫時解決路面翻漿問題;對其他翻漿道路進行清掃收集,填土夯實,做到出現翻漿一處,簡易修復一處,盡量減少春季翻漿對市民出行的影響。待4月中旬氣溫轉暖後,再進行徹底維修。

  市城管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哈爾濱市正在研究具體管理方案,擬通過統一報批、統一規劃、統一指導的方式,劃分道路開挖批次,徹底杜絕『馬路拉鎖』的出現。施工過程中,將嚴格監控制度,對超時限挖道、不文明施工進行嚴管嚴罰。今年還將特別規定,凡是挖道工程,恢復路面時必須進行碾壓作業。也就是說,只要開挖,就必須至少開挖一個碾壓機碾輪的寬度,以往的『窄條』挖道方式將不再允許出現。

  今年哈爾濱市規定,凡是挖道工程,恢復路面時必須進行碾壓作業。

  他山之石

  北京:新馬路5年不得隨意開挖

  去年,北京出臺《北京市城市道路管理辦法》。辦法規定,新建、改建、擴建後交付使用還不到5年或者大修竣工後未滿3年的城市道路,不得隨便『開膛破肚』。因特殊情況確需挖掘的,要由交通路政部門審核後報政府批准。

  太原:半年時間禁挖道路

  2005年,太原出臺《太原市城市道路管理條例》,明確規定:每年11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為城市道路『禁挖期』。在此期間,除特殊情況外,任何城市道路不得開挖施工。

  沈陽:統一安排杜絕『馬路拉鎖』

  在沈陽,如果因工程建設需要挖掘城市道路的,要在每年2月末前將本年度計劃報市政設施行政主管部門進行統一安排,避免『馬路拉鎖』現象的發生。建設單位在開工前,應持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的批復文件、設計平面圖、施工方案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審批手續,到市政設施行政主管部門辦理道路挖掘許可證件,繳納道路挖掘修復費。

  記者調查

  冰雪未融多條街路已破損

  根據往年經驗,一般要到3月,道路纔會陸續出現翻漿。目前,由於地表還沒有融化,哈爾濱市街路整體狀況還比較好,但已經有些街路出現了坑窪、塌陷等局部破損。19日,記者在哈市多條街路看到,路面上大坑成了出行車輛的『陷阱』。在道裡區友誼路報業大廈至香格裡拉大飯店門前,記者看到街路上3處馬葫蘆周邊都形成了深達10至20厘米的大坑,過往車輛紛紛繞行。在河鼓街與河梁街路口處,因馬葫蘆塌陷形成了一個近30厘米的深坑,據附近居民介紹,經常有些小車不小心掉進坑裡,碰壞了車底盤。在河松街,記者看到,100多米的距離就有多條50厘米左右的過街窄坑,形成天然『減速帶』。在很多街路的輔路、人行道上,記者都看到了大面積的步道板塌陷。

  氣候、失養嚴重等因素導致道路翻漿

  據專家介紹,自然因素是導致道路翻漿的直接原因。『哈爾濱冬夏兩季的溫差達到60多攝氏度,每到冬季,瀝青路面就會出現裂縫,隨著春融期到來地表融化,雨水或洗車行等小商小販用水從凍裂的路面縫隙進去,滲入地表層或道路基礎結構,而此時道路基礎尚處於凍層,因而形成路面和結構層之間有水層,把路基泡軟,地下強度降低,經車輛碾壓後,泥漿上返從而形成道路翻漿。』哈爾濱工業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所設計三所所長邢軍說,哈爾濱市排水管網覆蓋率只有65%,且有非常多的老化管網急需改造,這樣,一下大雨時排水不暢就會將路面泡壞,還有佔道洗車、佔道經營的魚販等,他們將廢水隨意傾倒在路面,也加速了已產生裂縫的瀝青路面的損壞。

  超期服役,失修、失養嚴重也是造成道路翻漿的重要原因。哈爾濱市目前三四類道路多建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結構為白灰土基礎,設計標准較低。隨著90年代後期交通事業迅猛發展,車輛日漸增多,車輛荷載不斷加大,很多重型車按照交通法規要向三四類街路分流,導致這些街路遠遠超出其實際荷載能力,加劇了道路損壞,促進了翻漿的發生。

  超載車輛成馬路『煞星』

  據了解,每年哈爾濱交通、交警部門都要大力度查處超載車輛,這些大量超過公路、橋梁限載標准的運輸車輛經常在城市道路上行駛,致使路面嚴重損壞,大大地縮短了其使用年限。

  根據《公路工程技術標准》的規定,我國公路路面的設計荷載為單軸雙輪荷載10噸,公路若按這個荷載承載,在理論上,公路的使用壽命接近設計年限。但若車輛作用於路面的實際荷載超過路面的設計荷載,那麼公路的使用壽命將大大縮短。

  據介紹,將車輛實際軸載換算為標准軸載,當車輛軸載質量超過標准軸載質量一倍時,車輛行駛瀝青路面一次相當於標准車輛行駛256次;車輛行駛水泥路面相當於標准車輛行駛65536次,可見,超限運輸車輛對路面的損壞是成幾何級數增加的。

  一條使用年限為15年的公路,如經常進行超限運輸,則一般只能使用8年左右。

  回填不實導致路面下沈

  記者從市城管局道橋處了解到,馬葫蘆附近、部分街路路面出現下沈,是由於施工時回填不實引起的。正常街路修復、建設施工過程中,需經過回填、捍沙、碾壓、鋪路面等多道程序,而後修建的馬葫蘆多是局部挖掘,修復道路時無法使用碾壓機,所以路基很難填實,容易導致下沈,甚至帶動附近路基下沈,形成大坑。為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有關部門修建馬葫蘆時應多高出路面一點。

  一些街路上的窄坑,多是小管徑管線施工時,采用局部挖掘窄條路面的方式進行施工,挖掘路面窄於碾壓機碾輪寬度,回填時也無法進行碾壓。人行道步道板塌陷也大多是由於施工後無法進行碾壓造成的。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