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佘樹德到村民潘長福家統計春耕需要的種子、化肥數目 |
東北網2月23日電 題:好支書好在『摳』--記望奎縣寬五西村黨支部書記佘樹德(下)
東北網記者 高長利
『摳』管住了村乾部的嘴,可是『摳』並不能讓寬五西的錢袋子鼓起來。節支只是一方面,集體經濟的積累還得在增收上下功夫。佘樹德針對寬五西村的實際,確定了『結構調整邁大步,以副養主上林牧,多業並舉壯集體,扶持服務富農戶』的發展思路。村西北有一片2000多畝的荒地,他覺得應該在這方面大做文章,變廢為寶,挖潛生財。當年他率領村乾部通過打草、伐柳條,就為村集體增收4萬元。從此以後,他帶領全村群眾大搞植樹造林,綠化荒山禿嶺。經過23年的努力,寬五西村的林場面積已達3150畝。現在林木資源固定價值650萬元,每年可增值55萬元。昔日裸露的山嶺,如今被村民自豪地喻為寬五西村的『綠色銀行』。
為幫助村民打破傳統觀念,盡快調整種植業結構,佘樹德先行示范,他家的承包地成了村裡的試驗田,別人不敢種的他第一個種,別人不願種的他帶頭示范種。1996年,市場上月莧草走俏,他抓住商機,號召村民種,但是落實種植面積時卻遇到了阻力,群眾怕冒風險,不敢乾。他就帶領村裡的24名黨員率先種植了300畝,當年純收入10萬元。村民眼見為實,月莧草種植迅速在寬五西村形成了規模,高峰時種植面積達4000畝,僅月莧草一項每年人均就增收1500元。
近兩年,村民在他的帶領下又開始發展玉米套種芸豆,每畝可比單項種植增收200元,現在全村玉米套種芸豆面積已達2800畝,佔全村耕地的三分之一,每年可為農戶增收56萬元,徹底改變了原來玉米、大豆一口咬的單一局面。
為了幫助村民發展養殖業,他親自到通江鎮學習生豬圈養和直線育肥法,村上出資6萬元,蓋了130個豬捨,逐步從『小規模、大群體』向『大規模、大群體』轉變。現在全村直線育肥養豬戶已達到290戶,佔全村總戶數的80%,年出欄生豬3000頭,農戶純收入35萬元。根據村裡窪地多草肥的特點,他又引導農戶發展養牛業,全村現有80%的農戶養牛,年出欄栓系育肥黃牛180頭。
針對剩餘勞動力越來越多的問題,他鼓勵村民搞勞務輸出,增加收入。現在全村每年外出打工人員300多人,收入180多萬元。近年來,寬五西村已有三分之一村民外出淘金,累計收入600多萬元。如今,寬五西村已經形成了以玉米套種白芸豆、雙高大豆、月莧草為主的種植業,以生豬、黃牛養殖為主的畜牧業,林木經濟和勞務經濟多業並舉的格局。
佘樹德在集體經濟管理上是遠近聞名的『小摳』,但在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上卻肯花錢,捨得投入,稱得上『大方』。十多年來,村上沒用村民花一分錢,先後通了電,安裝了程控電話,蓋起了校捨,建起了敬老院、村委會辦公室等,減輕了農民負擔,免除農民的後顧之懮。
為了讓村民都能種上地,從1990年起,寬五西村就實行了『五保證』、『一優惠』。『五保證』即保證種子、化肥、農膜、農藥和大小農機具及時下擺到位,每年所需幾十萬元資金都由村上統一墊付,秋後收回。『一優惠』即村民連片翻地的機耕費優惠三分之一。
為了減輕村民負擔,鼓勵孩子們念好書,村裡一直實行『七免費』、『一鼓勵』政策:免收中小學生的學雜費、平安保險費、兒童防疫費、殯葬費、照明線路維修費、鄉統籌、村提留;本村學生考上大學本科的獎勵3000元,考上專科的獎勵2000元,考上中專的獎勵1500元,並負責報銷家長送子女入學的差旅費。郭志剛15歲時因父母有病,家裡欠債,無勞力而輟學。佘書記知道後三次到他家裡做工作,並承諾『地不能種村裡包,郭志剛上學不用家裡花錢』,使他又回到了學校,後來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黑龍江大學。自佘樹德任村支部書記以來,已有27名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村裡拿出獎勵費47500元。
為了鼓勵村民建新房,村裡從1998年開始就出臺『一補貼』政策,規定凡是建70平方米以上磚房的農戶,村上無息貸款6000元,兩年後還齊,現在全村一半村民建成了磚瓦結構的標准化住房。
為了解除全村老年人的後顧之懮,1991年村裡實行了70歲以上的老年人『一供給』生活補貼制度,規定70歲以上無兒無女的老人,每人每年可得700元,有子女的每人每年可得200元,並負責老人去世後的火化費和安葬費。1998年村裡又投資4萬元蓋了一棟五間房敬老院,為本村8戶五保戶解決了老有所養的問題。每年春節前夕,佘樹德都要走訪慰問,這些老人激動地說:『佘書記給我們送來的何止是幾百元的生活費,更重要的是讓我們感受到了黨的溫暖,我們這些孤寡老人雖然沒有兒女,但我們有比兒女還親的佘樹德』。
佘樹德心裡時刻裝著百姓。1998年,經營部門回收月莧草時,每公斤比合同規定的價格低了0.5元,佘樹德據理力爭,終於使對方履行了合同,維護了農民利益。有一次,村上34戶農民到鎮上賣豬,佘書記發現秤有問題,便往秤上一站,150多斤的體重一下減輕了20斤,他便找到收購商交涉,在事實面前,收購方承認了自己的欺詐行為,為村民挽回經濟損失4000多元。每當談起這類事情,村民都說佘樹德是我們的主心骨,有佘書記在,誰也不敢欺負咱、唬弄咱。
寬五西村的鄉親們在『數落』佘樹德『摳』的同時,也不忘『指摘』老捨的另一個毛病——『頑固』。這點老捨自己也承認。他說,或許是以前寬五西的窮日子過怕了,有時候看准了的事情必須有十成把握纔敢邁步,以前村裡有很多機會可以上一些項目,但由於過於保守耽誤了不少的發展機會。老佘也意識到了,寬五西的日子雖然好起來了,但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差得多。農村要實現大發展,不能單純依靠農業,必須走大步,快發展,大發展了。這不,依托村裡的林木資源,他開始張羅著建木材加工廠了。
做為百官之末、百姓之首的村官佘樹德,正是以對百姓矢志不移的責任感,在寬五西村這塊熱土上詮釋著人民公僕的真正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