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4日電 時間又過去了24小時,距離19日市自來水公司第四水廠水源地發現絮狀懸浮物已經4天時間了,水廠對攔截污染物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昨天,記者來到海浪鐵路大橋附近的第四水廠取水口。
當天上午11時,第四水廠取水口附近的江面上風很大,記者看到40多個工人正在用鐵鋸把江面上的冰鋸開,鋸開的冰面寬度大約在0.5米至一米之間,冰層最厚的地方大約有1.2米左右,最薄的地方也有0.9米左右。工人們把鋸開的冰拖上岸,用網把碎冰清除乾淨。然後工人們再把一個個剛剛做好的防護網,順著冰層一側並排插進水底的泥沙層裡,最後向下夯實。這樣,在取水口附近的江面上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一條40米左右長的防護網隔離帶。每個防護網高大約3米,寬度在2米以上,邊框由鋼管做成,中間的防護網分為上下兩部分,上面大約1.5米左右的網面比較稀疏,下面的網面則比較密集。在現場負責施工的市自來水公司供水工程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幾天他們一直在為如何清除水中懸浮物在想辦法,經過反復研究,決定在江面解凍前,在取水口附近設立臨時防護網,把污染物隔離在江中。之所以防護網上疏下密,是因為此次發現的污染物多沈於江底,采用這種辦法既可以將大部分污染物攔截住,又可以保證有足夠的供水空間。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從22日中午11時開始,他們24小時不間斷作業,預計到23日下午13點之前,70米左右的防護網將全部安裝完畢。從水廠反饋的情況看,目前已安裝完畢的40米防護網起到了一定作用,江水在通過江面上取水泵房輸送到水廠後,污染物已明顯減少。預計工程全部完工後,大部分污染物會被堵截在江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