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5日電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發生爆炸事故,大量苯類污染物進入松花江水體,引發流域重大水環境污染事件。
面對突如其來的重大災害,環保、水利部門的同志勇於迅速站在松花江防控監測的第一線,在1000多公裡的江段上設置了40個監測斷面,實施24小時不間斷監測,累計出動水質監測采樣車8000多臺次、技術人員4500多人,取得監測數據近萬個,為國家和省委、省政府正確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為人民群眾的用水安全提供了科學支橕。
松花江水是哈爾濱城區400萬人的生命之水。當接到吉林省環保局的情況通報時,我們快速反應,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了江水入省處的第一組水質監測數據。
2005年11月18日中午,正是午休時間。突然,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午間的沈靜。省環保局李維祥局長抓起聽筒,電話那邊說:『我是吉林省環保局,受省政府委托,向您通報一個緊急情況,中石油吉化公司雙苯廠爆炸後,苯類污染物流入了松花江,請你們嚴密監控污染帶移動情況,加強監測,及時通報信息,隨時溝通。』
憑著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十二年的環保局長工作經驗,李維祥清楚地意識到,這有可能是一起嚴重的環境污染事件,如果處理不當,將對流域內甚至全社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此事非同小可,情況十分緊急。
李維祥馬上找來主管污染控制和監測的副局長李平研究應對措施,決定立即啟動環境應急監測網絡,相關監測人員全部到崗,在省界肇源斷面捕捉污染帶前鋒。隨後,由局辦公室電話通知哈爾濱市環保局,要求他們迅速采取相應措施,做好監測准備,並馬上向市政府報告。同時,對沿江飲用水情況進行緊急排查,迅速將結果整理上報。隨後省環保局成立了松花江水污染防控指揮部,啟動環境應急預案,迅速調動全省環保系統優勢力量和人員,綜合組、技術組等八個小組迅速分頭開展工作。一場牽動全省人民、歷時40多天的抗擊松花江水污染戰役拉開了帷幕。
肇源監測斷面是松花江進入我省的交界點,如果這裡失控,劇毒污染物將長驅直入,逼近哈爾濱市飲用水源地。接到省局命令,肇源環境監測站站長潘守學火速組織站內監測人員,對省界肇源斷面的主要污染物進行采樣監測。肇源監測站條件較差,使用的是80年代的儀器,對苯類污染物的化驗分析存在很大困難。為了確保水樣數據的准確性,緊急調動大慶市環境監測站火線支援,水樣提取後立即用專車送到大慶,後來,他們又將應急流動監測車直接開到了松花江邊,水樣由肇源站和大慶站共同化驗分析,最後通過專線匯總到省環境監測中心站。
當天下午16時,肇源監測斷面測出了第一組數據。結果表明,污染帶前鋒還沒有到達我省界面,預警監測初戰告捷。19日,哈爾濱市環保局局長畢林濤緊急啟動了市環境應急預案,四方臺水源地應急監測全面展開,每兩小時報一組數據。在距哈爾濱水源地取水口上游76公裡的水文88號航標,水利部門開始監測水流水質。這一系列措施的迅速實施,為及時掌握情況贏得了時間和主動。
污水團的移動情況,水中污染物的變化,是政府決策的重要依據,是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的焦點,環保、水利部門必須出實數,說實話,辦實事,以不負黨和人民的重托。
面對來勢洶洶的污染帶,省環保局李維祥局長反復告誡一線同志,水質監測一定要講究科學,一定要出實數、說實話、辦實事,對人民群眾的環境安全高度負責,所有水質監測信息都要及時報告並發布。
水污染來得很突然。在各水廠停止供水前市民能不能儲上足夠的生活用水,牽動著千萬人的心。為此,在四方臺水源地,哈爾濱市環境監測站技術人員采取定性監測等措施,密切地監視污染帶運動情況。水文部門根據污染帶推移情況和松花江水文要素,適時調整了下游斷面的監測頻次。環保和水利部門准確預測,污染帶前鋒將於23日到達取水口,哈爾濱市政府在已經發出停水公告並停水的情況下,又恢復一天的供水,使哈爾濱市停水時間整整延後了27個小時。大大緩解了水危機給市民生活帶來的困難,穩定了人民群眾的情緒。
預警監測斷面的選擇,對能否獲得真實准確的監測數據十分重要。哈爾濱市環境監測站副站長於桂雲受命前去選址。在距水源地上游16公裡的蘇家屯江段,水流狀況等各方面特點符合采樣要求。但是,這裡江面上還沒有封凍,水流湍急。在激流中采樣,危險相當大,但最終還是選擇了這裡。
數據分析是環境監測的重中之重。哈爾濱市環境監測站的張萬峰和其他三名技術人員擔負起松花江哈爾濱江段的水樣分析重任,他們兩人一組,輪流晝夜奮戰在分析室裡,水樣震蕩前處理、上機分析、比對圖譜、數據計算,每個數據的得出,都需要這樣一系列完整的工作,三分鍾送進水樣,30分鍾必須出結果。20多天內,這四個年輕人就這樣堅持著,憑著頑強的毅力,晝夜奮戰,硬是完成了2000多個水樣的數據分析任務,沒有出現一絲差錯。
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陳愛鳳,在水污染襲來的前一天,與遠在美國工作的兒子通了電話,告訴他自己的護照和簽證已經申請成功,並且買好了去聖·安東尼奧的機票。愛子是她生活中唯一的精神支柱,此時,母子倆已沈浸在即將團聚的喜悅當中。然而,松花江水污染應急預案緊急啟動的命令使她不得不做出選擇。在電話裡她輕聲對兒子說:『兒子,過些日子媽媽再去看你吧。』放下電話,她的淚水止不住流了下來。從那天起,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的五樓辦公室,徹夜不滅的燈火始終映襯著她那辛勤工作的身影。
在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的關鍵時刻,共產黨員就要衝在最前面。飄揚在寒風中的黨旗,鏗鏘有力的誓言,在千裡松花江上築起了堅不可摧的監控防線。
在四方臺水源地監測斷面,哈爾濱市環境監測站的張曉楓等十多名黨員同志始終堅持在取樣第一線。吃的,靠運輸水樣的戰友送;休息,只能在一輛晝夜不熄火的依維柯車上。在茫茫的江面上,寒風襲來,臉上像刀割一樣,鑽進袖口、領口,幾分鍾全身就凍透了。他們冒著攝氏零下三十多度的低溫作業,水灑在腳下,鞋子立刻被冰粘住,手套碰到瓶子一拽就被撕爛,水樣倒進采樣瓶,稍晚一點就被凍破。最難熬的是晚上,四周一片漆黑,不時有冰排滾滾而來,小船與冰凌撞擊,發出?嚓?嚓的響聲,讓人心驚肉跳。一次,燈光發生了故障,賁鐵硯摸黑在小船上負責采樣,突然一塊冰排撞過來,小船一陣劇烈晃動,江水打濕了他整條棉褲。他上岸後先讓取樣車送走水樣,就守在值班車裡等候下次取樣。大家讓他回單位換衣服,他搖搖頭說,離下次采水樣的時間只有十幾分鍾,算了吧。就這樣他一直堅持了六個小時,直到下一班水樣組人員來到監測點纔返回單位,默默地坐在暖氣包旁把棉褲烤乾。
徐洪恩是佳木斯市環境監測站的一名普通黨員,在參加完局黨組戰前動員大會後,他與另外十二名黨員將一份倡議書貼在大廳的牆壁上:『我們聯合倡議,共產黨員要勇敢地投入到這場戰役中來,做到危機時刻,挺身而出;吃苦在前,勇挑重擔;履行職責,多做貢獻,堅決打好松花江水污染防控戰役。』面對倡議書,來局視察慰問的國家環保總局周生賢局長鄭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寫下了與一線同志同甘共苦、同心奮戰的誓言。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專家看不懂中文,但他能體會到字裡行間的豪邁與信念,他在倡議書上留下了這樣的話:經過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夠成功。
當污染帶進入佳木斯江段時,鶴立水文站的朴英范主動向佳木斯水文局領導請纓。請戰書中這樣寫道:『我願意參加松花江污染測量工作,保證完成任務,請批准。』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激動人心的話語,寥寥幾句話代表著全體黨員的心聲。
在佳木斯江段的冰面上,一面鮮紅的黨旗迎著凜冽的江風飄揚,『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領導,遵守黨的章程……』,在這莊嚴的宣誓中,佳木斯市環保局的吳曉龍等同志火線入黨。一次,吳曉龍在冰面上不小心摔倒了,腳被摔壞了,但他仍然一拐一瘸來回送取水樣。休息時,他纔發現,鞋子、襪子和受傷的腳已經血肉模糊地連在一起,他忍著痛一點點地撕開,簡單包紮後,又衝到了第一線。
在大頂子山采樣點,水文監測技術人員朱忠生等幾位黨員同志,已經在江面上連續奮戰多日。負責傳遞水樣的那景坤和趙慶華站在一個廢舊的駁船邊上,腳下是結了白霜的鐵板,下面是6米深的江水,稍有不慎掉入水中,生還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哈爾濱水文局局長任友山看到這一幕,頓時熱淚盈眶。他從自己兜裡拿出500塊錢說:『大家辛苦了,我先請大家吃一頓熱乎飯吧。』可隨後這錢又被托人帶了回來,並附上一張紙條,上面寫道:『局長,您不是百萬富翁,您的心意我們領了,您的話是對我們永遠的鼓舞!』
隨著氣溫不斷下降,松花江下游部分江段已經開始封凍,野外采樣的環境更加惡劣。木蘭縣環保局的劉明霞、伊纔智夫婦倆冒著生命危險日夜采樣被人們傳為佳話。污染帶前鋒接近斷面後,按照要求必須加密采樣,由於監測站人手少,忙不過來,劉明霞乾脆把丈夫調過來,夫妻齊上陣。在漆黑的江面上,丈夫伊纔智拿著手電,劉明霞拿著取樣儀器,小心地蹚過岸邊的薄冰後,劉明霞把繩子拴在腰上,另一頭則綁在丈夫的腰上,就這樣,夫妻倆在未凍結實的江心采集了一瓶又一瓶的樣品。水樣采集後,劉明霞每天到哈爾濱三次送樣,往返600多公裡的路程使她原本瘦弱的身軀幾乎散了架,但她從沒有叫過一聲苦、喊過一聲累。有一天,年幼的兒子實在忍不住了,給他們打來電話:『爸爸,媽媽,我不想再吃方便面了,還有,給我找件乾淨的衣服換換吧。』頓時,熱淚順夫妻倆的臉頰流下來,兩人默默無語。只對兒子說,『快了,爸爸媽媽就快回去了,』然後又投入到戰斗中。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張力軍被劉明霞夫婦的精神感動了,他動情地說:『我們的水樣是從冰冷的水中采來的,是經過采樣人員的體溫焐熱的,是經過化驗人員的責任心過濾的。』
12月25日2時,撫遠監測斷面傳來了令人振奮的消息:這裡的苯和硝基苯均低於國家標准值,整個松花江所有斷面都已達標,這標志著污染帶已經整體離開松花江。我們終於勝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