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讓農民抖起精氣神———拜泉縣生態文明村鎮建設紀實
2006-02-27 09:25:31 來源:東北網-齊齊哈爾日報  作者:周偉春 趙耀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27日電 走進齊齊哈爾拜泉縣富強鎮新農村讓人耳目一新,農戶房前屋後的小橋和綠籬院牆規范別致。十條村屯道路路路相通,路兩側平整的綠化帶、花帶上整齊地栽種著垂柳、人中楊和刺梅、串紅等樹木和花草,路邊溝通暢無阻。村屯道路上看不見畜禽亂跑,村屯清潔乾淨,垃圾有指定堆放點。這是拜泉縣生態文明村建設的一個側面。

  以人為本,堅持科學發展觀,依托生態資源優勢,舉全力搞好生態文明村鎮建設,就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黨的先進性,為民辦實事的具體體現,這是拜泉縣決策層在生態文明村鎮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共識。

  在生態文明村建設中,這個縣從組織領導、文明村鎮建設、村鎮規劃編制、綠化美化、村鎮基礎設施建設、村鎮環境綜合整治、網絡工程和文明單位建設七個方面進行細化、量化,嚴格考核標准,並實現責任、標准、資金、人員、時限五到位。廣泛的宣傳教育,典型的引導帶動,極大地激發了廣大基層乾部和農民群眾建生態家園的熱情。全縣共出動大小車輛2000臺(次),出工5.8萬人(次),投入資金860多萬元,整修打通村屯道路304條160多公裡,達到了道路平整通暢。

  建設後的生態文明村,環境整潔乾淨,屯屯有垃圾場、積肥場、活動場、清潔車,改變了農村傳統落後的生活方式,村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新的變化。

  過去村屯路難行,制約了農村經濟發展。生態文明村建設實現了村屯道路寬敞通暢。路通了,國富鎮愛護村的笤編、柳編產品走出了村屯,打入了大市場,年收入達10萬多元。生態文明村建設不僅打通了農戶走向大市場的綠色通道,更促進了農村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四個換位』戰略的實施,同時也帶動各鄉鎮的各類專業村屯、專業戶及民間各種協會組織迅速發展。

  拜泉縣生態文明村建設,不僅營造出『鎮在村中、房在樹中、人在綠中』的和諧生態環境,而且迎來了大批的投資者。大慶市綠源木業有限公司就是看好上昇鄉白皮柳、薪炭林的資源優勢和良好的投資環境,拿出1000萬元落戶拜泉投資辦廠的;河南豫齊生化制品廠投資5000萬元的生物制藥和糠醛加工項目、內蒙古一生物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投資3000萬元的甜玉米速凍保鮮加工等項目分別落戶龍泉鎮和拜泉鎮。

  生態文明村建設不僅改善了農民生活條件,也提高了農民素質。三道鎮富業村是市級文明村標兵,農戶自發地改造了600平方米的廢棄地和臭水坑,建成了文化休閑廣場。村民們每天茶餘飯後到這裡乘涼、唱歌、下棋、聊天,打麻將、玩紙牌、酗酒、斗毆、搞迷信的人沒有了。新生鄉衛東村以『十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為載體,通過村廣播和宣傳欄,定期向村民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本村的好人好事和法律知識、科普知識,充分調動起村民改陋習、樹新風的積極性,群眾文明素質有了很大提高。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