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2月27日電 『找月嫂難,找個中意的月嫂難上加難!』近日,一些用戶在哈爾濱市的家政市場找家政服務員時,發出一『嫂』難求的慨嘆。
其實,月嫂只是家政市場的一部分。哈爾濱市家政服務市場不僅供不應求,而且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對家政服務的需求也水漲船高。據哈爾濱市婦聯家政服務中心景平介紹,1985年,該中心每年僅為20戶顧客服務;2005年,他們已為顧客服務約3萬戶次。其中,40%為照顧老人和陪護病人,20%為家務勞動,30%為看護孩子。
同時,用戶要求也開始多樣化,如病人陪護一般需要中年婦女;孩子看護一般需要20 35歲且有一定文化的服務員,且能看懂各種說明書。哈爾濱的家政服務市場近年雖多家經營,但並未適應用戶的要求。很多用戶抱怨,很難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家政服務員。
據介紹,那些待人接物良好、懂記錄電話內容、善於搭配飲食、熟練使用家電的服務員很受歡迎。但記者采訪發現,大多中介對服務員並無系統培訓,各家都是自行安排,有些中介只對服務員說教幾句。結果,服務員入戶後,用戶還得現教其如何使用電器、煤氣灶和護理常識,從而使用戶勞動強度增大,且提心吊膽。工會家政囿於農民工金錢和時間有限,對保姆培訓一天;對以下崗工人為主的月嫂班和家宴班,則請專業人士培訓一個月。婦聯家政則從北京購買教材,自春節後開始對服務員進行全封閉式循環培訓,時間為四天,內容涵蓋職業道德、心理准備、突發事件應對、維權教育、技能培訓等。據悉,首批40餘人培訓完後,即被搶空。
據哈爾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職業技能培訓中心人員介紹,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於2000年曾發布6號令,要求家政從業人員必須拿到職業資格證纔能上崗,並有分級別的統編教材。對於那些違規的家政中介,勞動局監察大隊將督促其改正,但監察大隊由於人手有限,對家政中介的監管難免有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