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市民急需補『防輻射』課 黑龍江將開始第二輪普查放射源
2006-02-28 10:15:5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高天賦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2月28日電 2006年年初,黑龍江省環保局公布了2005年環保十件大事,其中哈爾濱『銥-192』丟失事件位列其中。省環保局於近日發布公告,按照2005年12月1日生效的《放射線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規定,將加強對放射線的管理,省內所有生產、銷售、使用放射線同位素和射線裝置的單位,必須在今年2月28日取得許可證,如無證經營、使用放射線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將予以嚴罰。

  提到放射性物質,市民都會想到這是一些危險的東西。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就有放射性的物質,比如說在醫院裡,工地上,在一些特殊的工廠裡,甚至食品加工廠裡都會有放射源物質。放射源物質管理得好,它就能給我們的生活增光添彩,如果管理得不好,它就非常危險。

  去年哈爾濱『7·13』輻射事件就是一個放射源泄漏的負面的例子:一個市民在一個垃圾堆中揀回一堆廢金屬,沒想到的是,在這一堆廢金屬中,有一個時刻威脅人的生命的放射源,導致一個老人死亡、18戶居民受到了輻射。

  日前,記者采訪了黑龍江省輻射環境監督管理站站長姜希敏。

  監管成重中之重

  姜希敏告訴記者,放射線物質必須按照規定保存、使用。使用或者保管不當,都會像打開一個『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流入社會,後果不堪設想。按照2005年12月1日新實施的《放射線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規定,所有放射性物質(即放射源)的生產、運輸、銷售、使用、轉讓、進出口、存儲等各環節如何管理都有明確的規定,而每個放射源一生產出廠就要建立編號,就像人的身份證一樣,此編號終身陪伴該放射源,每個放射源的下落從源頭上都可以找到。

  在國內外,對放射源各個環節的管理都極為嚴格,采取各種措施防止輻射事故的發生。首先,在放射源的外包裝上,都會把放射性警示標志安放在醒目位置,以引起人們的注意;其次,因為不同的射線穿透性不同,依據不同的射線,設置不同的屏蔽設施,成為輻射防護的重要方法。為了保證運輸安全,放射源都會被密封在鉛罐中,運往使用單位。在醫院的伽瑪刀治療室中,一種厚的鋼板把放射源安全地封閉起來,60公分的水泥牆,還有和伽瑪刀聯動的鉛門,也可以保證室外人員的安全。

  因為管理制度變革,企業改制等復雜原因,現在有些放射源沒有許可證(即編碼),現在有一些不符合資質卻又有放射源的單位,為了繼續持有放射源而隱瞞不報,因為保存條件不合格,又成為隱患。這也是省輻射環境監督站最擔心的問題。他們也在近期發布了公告,沒有許可證的企業必須在今年2月28日之前,去他們那裡申請,只要符合發放許可證的標准,他們都會給發放,不收取任何費用。

  3月1日起,省輻射環境監督管理站將在全省進行為期兩年的放射源普查。不符合保存放射源資質的單位,一定要回收放射源並按照相關法規進行處罰。姜希敏說,2004年,他們曾進行過一次普查。普查前,省內在冊的放射源只有1000多個;普查後,截至2005年12月31日,省內在冊放射源是2493個。姜希敏預計到2008年3月1日前,省輻射環境監督站將基本查清省內放射源情況。

  黑龍江省今年擴建放射性物質儲藏室

  生產生活中應用的放射源,對放射源的放射性有明確要求,而放射性物質,都是有衰敗期的,經過幾個周期衰敗後,就不再符合生產生活的需要,但對人體仍有傷害,哈爾濱『銥—192』事故中的放射源,就屬於一塊廢棄的放射源回收後的放射源。那麼,廢棄的放射源由誰管理、怎麼管理呢?

  按照《放射線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規定,分別由生產單位回收或者由國家、省相關部門統一儲存保管,保管場所必須采取防火、防盜、防丟失、防破壞、防射線泄漏的安全措施。

  姜希敏告訴記者,我省在賓縣郊外有專門的放射性物質儲藏室,該儲藏室建於1986年,可儲存1000枚放射源,存放在這裡的放射源都是用鉛桶裝上,儲存在地下的櫃子裡;儲藏室的牆壁也是用特殊材料制作,保證不會輻射到牆壁之外。而他們在監測中,也沒有發現儲藏室之外存在輻射。姜希敏還告訴記者,為了進一步保管好放射性物質,今年夏天,他們將在原址擴建一個可以儲存5000枚放射源的儲存庫,可以滿足省內放射性物質100年的儲存需要。

  發現不明物體撥打12369

  雖然放射性物質對人體會有傷害,但是只要嚴加防范是可以避免受到傷害的。

  據介紹,放射源已經被廣泛應用在工業、醫療、科研、農業等多個領域中。

  在工業領域的應用最為廣泛,可以通過放射源發出的射線,對大型機器設備和石油運輸管道進行探傷檢查,還可以照射物品,殺滅微生物,對食品進行滅菌,延長保質期,我們非常熟悉的食品———方便面的調料就是經過輻照處理的。

  在農業領域,放射源可以導致細胞中DNA結構的變化,從而培育出性能優異的農作物新品種。這種方法,被稱為輻射育種。

  在醫療領域,可以通過輻照對醫療衛生用品進行消毒。這是醫院裡的伽瑪刀治療室,它利用射線對細胞的破壞作用,治療顱內疾病,在這臺設備中,裝有200多個放射源,它們發出的射線,匯集在病灶區,摧毀病變組織,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在所有這些放射源中,因為工業領域應用最為廣泛,所以這個范圍的放射源也是最容易發生放射源事故的,去年在哈爾濱發現的銥———192就是一種用於工業探傷檢查的放射源,而用於農業和醫療的各類放射源因為流動性較小,所以發生事故的可能性相對要少很多。

  姜希敏也表示,對於放射性物質的管理更多的還應靠監管部門,但是居民也應該掌握相應的常識,放射源包裝容器種類很多,大多為球形和圓柱形,一般用鉛、鑄鐵、鋼、塑料、石蠟等材料制成,如看到比較小的具有光澤並且不知道用途的金屬棒一定要遠離,不要亂動。非技術人員,應遠離現場,既不要接觸也不要移動這些物品,更不要因為好奇而打開容器。如發現類似不明物質,應立即撥打環保舉報熱線12369,尋找專業人員解決或者立即報警。

  -事件回放

  哈爾濱『7·13』輻射事件

  廢棄的放射源泄漏影響114名居民生活

  2005年,廢棄的放射源泄漏影響了哈爾濱市114名居民的正常生活。

  當年7月13日10時許,哈爾濱市市民徐元海來到省輻射環境監督管理站,說他13歲的女兒和82歲的老母親,先後被醫院診斷為『骨髓造血受抑癥』。據醫生說,該病只有受到輻射感染時纔會出現。他們希望輻射站能幫助查找放射源,剛剛裝修完房屋的徐元海懷疑,老人和孩子受到的輻射是裝修後留下的放射源。然而,輻射站的工作人員在檢測完徐家的新房後,結果儀器顯示正常。

  輻射到底從何而來?經過仔細詢問徐元海,輻射站逐漸理出了一個新頭緒。當年3月,徐元海家裡裝修,將13歲的女兒徐弘送到了位於哈爾濱市道裡區建國北頭道街8號樓的奶奶家。6月24日開始,徐弘的手腫起來了,然後病情進一步惡化,雙手起泡、潰爛。隨後,徐元海的母親崔某也突然發病。7月8日,小徐弘和奶奶一起被家人送到了醫院。7月10日,醫院給兩名患者雙雙下達了病危通知。而此時,徐家親屬纔意識到一個早就發現但卻十分費解的現象:徐弘一住院病情就減輕,可回到奶奶家住上一陣病情就加重,幾經反復。

  從徐元海的講述中,工作人員了解到發病期間,老人和孩子一直都住在建國北頭道街8號樓,於是工作人員帶著儀器直接就去了這幢居民樓。在三樓徐家門口,一開儀器,馬上就顯示輻射大量超標,越往樓上越弱,越往樓下越強,最強處為8號樓單元門旁邊的鍋爐工休息室。而住在一樓鍋爐工休息室的白某,起初並不配合輻射站工作人員的檢查。後來,經建國派出所做工作,輻射站的工作人員進入了白某的家。一進他家,儀器響得更厲害了。最後,是在他家的一個裝雜物的袋子裡找到了放射源———一個類似『軸承』的金屬棒。

  隨後有關部門通報,確認放射源是『銥—192』,主要用於焊接,是一種工業探傷用的放射源。工作人員查到時,它的放射強度已經較弱了。根據放射源不斷衰減的原理,經過計算可知,含有放射源物質的產品出廠日期應該在一年半以前,可能已經接近報廢。

  據了解,本次事故共造成4人發病,分別是徐元海的母親和女兒,一樓房主白某的妻子和兒子。兩個月的大劑量照射使得祖孫倆的造血功能遭到嚴重破壞。10月20日,徐弘的奶奶在哈爾濱第一人民醫院病逝,小徐弘也曾經被下達了3次病危通知書,居住在這裡的18戶114名居民,也被劃在了輻射范圍內。由於放射病會反復,徐、白兩家的兩名孩子將終生被醫生跟蹤隨訪,近幾年每年至少要接受兩次骨穿和三次血檢。

  這麼危險的放射源怎麼會出現在居民區呢?國家對放射源的管理有嚴格的規定,在從事生產、使用、銷售類似於含放射性源的射線裝置前,必須向相關衛生行政部門和公安機關登記備案,那麼這個『銥———192』的來源究竟是哪裡呢?誰是丟失放射源的責任人?哈爾濱市公安局表示會在調查後公布結果,但至今尚未公布結果。

  『當心電離輻射』,這個標識就表示這是有放射線的地方,看見這個標識以後,你就應該遠離這樣的地方。

責任編輯:朱丹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