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哈爾濱2月28日電 原本清澈的自來水,在淨水器推銷員用電解器現場檢測下,竟然變得渾濁不堪。我們每天喝的就是這樣的水!看了推銷人員的演示,市民孫先生很是震驚,但據有關專家介紹,這是商家推銷淨水器時采用的一種騙人伎倆,渾濁的水不表示水源不潔淨。
近日,家住道裡區的孫先生遇到一位上門推銷淨水器的男士。他煞有介事地介紹了現在市場上銷售的淨水器有許多都是騙人的,有的淨水器根本起不到淨水的效果,還可能造成二次污染。他當場做了個試驗:從孫先生家800多元購買的淨水器裡接了一杯水,拿出一個被稱作電解器的小裝置放入這杯淨化過的自來水中。令孫先生意想不到的是,剛通上電不一會兒,那杯水就開始泛起黃沫,接著水中出現了很多令人惡心的黑紅色絮狀物。推銷員看了之後說,這杯水潔淨的程度可能還不如自來水,說著又接了一杯自來水。通電後水上面也是浮了一層厚厚的黑紅色絮狀物,推銷員說這種絮狀物產生的越多說明水越不乾淨。最後他又取出自帶的一瓶水,說這是從他們廠子生產的淨水器中接出來的自來水,通過電解之後,水只出現了淡淡的黃色。這位推銷人員介紹,水會變髒是因為水含有『重金屬、細菌』等雜質,經電解器作用後,變成了不溶於水的絮狀物。孫先生介紹,推銷員銷售的淨水器價格都在兩三千元以上,價格雖然貴些,但是他還是動了心。
推銷員所做的演示值得信賴嗎?據有關專家介紹,推銷員采用的手法其實是很普通的電解實驗原理。做實驗時,將鐵棒作為陽極,鋁棒作為陰極,由於自來水中含有少量的礦物質,具有導電性,當電解器兩極插入自來水中並接通電源後,就發生了電解反應:鐵棒發生電解生成不溶於水的鐵氧化物,這就是電解器檢測時出現的黑紅色絮狀物。而純淨水是不含任何離子的水,它與自來水最根本的區別是不導電,所以在通電後不發生電解反應,也就無任何物質生成。
記者從市自來水集團了解到,自來水水質有其專門的檢測部門及方法,自來水集團嚴格按照國家衛生部、建設部有關飲用水水質規定檢測,生產的自來水是安全的,居民完全可以放心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