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日電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哈爾濱共為全市51937名失業人員發放了失業保險金,總金額達9025萬元,保障了5萬多名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而另一方面,至目前,全市失業保險基金滾存結餘僅剩71531.11萬元,基金支橕能力明顯不足。失業保險基金收繳難再次成為困擾社保部門的攔路虎。
近四成人沒有參保
『失業保險基金的收繳,完全是為了保障失業人員失業期間的基本生活,及失業人員的管理培訓,以促進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可是,自1999年國務院發布《失業保險條例》以來,哈市就一直面臨著基金收繳難的問題。』哈爾濱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失業保險基金管理中心主任劉東明很無奈地說。
《失業保險條例》規定,城鎮企業事業單位、城鎮企業事業單位職工依照條例規定,繳納失業保險費。而自1999年至2005年,哈市應保人數176萬人,而實際參保人數不過100~110萬人。也就是說,有近四成的應參保人游離於參保大門之外。
對此,社保部門很無奈,也很頭疼。據劉東明介紹,這些拒絕參保的多是事業單位,特別是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因財政沒有做出參加失業保險的預算,所以許多單位拒不參保。另外,管理權限和職責不統一,失業保險實行屬地化管理,在哈的中省直企業應在中心進行參保和繳費,但因該中心的行政執法權限僅限於市屬企業,所以對不主動參保的中省屬單位無任何制約力。同時,失業保險社會認知程度不高,許多用人單位及職工對參加失業保險的重要意義及其促進就業職能認識模糊,有的甚至不知道有失業保險。
5年發放4.4億
『多虧了每個月近300元錢的失業保險金,讓我這個家平穩度過了兩年的困難期。』哈爾濱鑄造總廠的下崗失業人員高陽,2004年年底下崗了,直到今年企業破產重組公司將重新招用她。而在此期間,每個月270多元的失業保險金為她解決了家庭的很大經濟問題。
『事實上,失業保險基金的使用,為眾多的失業者解決了大問題,為眾多失業者向就業者過渡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劉東明說。
據他介紹,2000年,哈爾濱市成立了失業保險基金管理中心,全面負責哈爾濱市區及所轄縣(市)失業保險參保擴面,企事業單位失業保險費的收繳、核定,失業救濟金發放及失業人員管理培訓等工作。
5年來,該中心累計為204005名失業職工發放失業金44794萬元。特別是在2005年這一國有企業下崗職工由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並軌的關鍵之年,中心完成了並軌的大量基礎工作,保障了失業人員的基本權利。當年共為全市51937名失業人員發放了失業保險金9025萬元,發放率100%。
收繳難題亟待解決
『其實,失業保險基金的使用,應該有兩方面的作用。其一,發放失業保險金保障失業人員失業期間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幫助失業人員接受職業培訓、職業介紹,促進他們再就業。』劉東明說。
而事實上,由於失業保險費收繳難,僅用於失業保險金發放的費用都捉襟見肘,幫助失業人員接受職業培訓、職業介紹等方面的願望,自然就無法實現了。
劉東明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全市現有的失業保險基金6億~7億元,按15萬失業人員,每月270餘元失業金發放,那麼僅夠發放兩年。以此看來,再不擴大基金收繳面,失業人員最後一道保險屏障岌岌可危。
針對這種情況,今年根據省廳和市局2006年度失業保險工作目標,該中心決定在做好失業保險費征繳和失業金發放的基礎上,將『擴面10萬』作為今年工作重點難點,集中力量進行攻堅。對此,他們也出臺了一些措施,希望解決這一問題:將擴面重點轉移到外資企業、轉制企業和城鎮私營企業等非公有制經濟領域和行業。采取必要的行政、經濟、法律措施,強力推進失業保險擴面。同時,在開展稽核業務的基礎上,取得稅務部門以及各參保單位主管部門的配合支持,協調省勞動監察總隊、市勞動監察支隊等部門共同進行專項檢查,從而解決一直以來中省直企事業單位參保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