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4日電 如何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已經成了社會各界長期關注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衛生部提出建立平民醫院的設想在社會上的反應是褒貶不一,大聲叫好者有之,認為作秀者也有之。
《健康時報》記者在對第二屆中國醫師獎獲得者戰勝軍的采訪中發現,這位基層鄉鎮衛生院院長用19年時間所追求的,就是建一所能讓農民看得起病的醫院。在他這裡,記者看到了一個平民醫院的真貌。
戰勝軍所做的這些事情,是任何一家醫院都能夠做到的。沒有什麼出奇制勝的絕招,從管理到診療科目方法,全是常規武器,關鍵看你願不願意這麼做。
這是一所不可思議的鄉鎮衛生院——
1995年到2005年十年間,總收入從128萬餘元,增加到275萬餘元。藥品收入所佔總收入的比例從39.8%下降到17.2%,門診人數從14000人次增加到23878人次,門診患者藥品花費從人均26.7元下降到11.5元。開設了內科、外科、婦科、兒科、口腔科、骨科、產科、中醫科等專業科室。38張病床供不應求。有機磷中毒搶救和闌尾炎手術成為他們遠近聞名的絕活兒,最快最好的闌尾炎手術紀錄是從開刀到縫合總共6分半鍾。職工收入從幾百元提高到人均2000元以上。
這就是肺癌患者、哈爾濱道裡區新發鎮新發紅十字醫院院長戰勝軍帶領職工所創造的奇跡。『外包科室或辦賺錢的專科,是拿著醫院的牌子對農民進行掠奪』
他決心要『逆流而上』
哈爾濱市醫師協會副會長王金印,至今還清楚地記得戰勝軍1987年剛當上新發醫院院長時的樣子:一身藏藍色滌卡中山裝,拎著一個人造革的小皮包,為給職工發工資而四處張羅著借錢。當時,醫院賬面上只有130元錢,采購員買藥夾著一個小提兜,每次只能買幾十塊錢的藥。一天的門診量不到30人次,全院一個月就一個住院的,還讓闖進來的一個精神病人又差點嚇出毛病來。
今年2月20日,《健康時報》記者看到的新發醫院還是那樣的其貌不揚:一塊斑駁的木牌子,一棟已經使用了近20年的灰頭土臉的2層小樓,但是,樓道裡熙熙攘攘擠滿了患者,他們的衣著、膚色,讓人一眼就能看出是農民。
有人說戰勝軍是醫師的典型代表,也有人說他是現行醫療體制的另類。政府對鄉鎮衛生院實行差額撥款後,新發醫院只能得到20%職工工資補貼,其餘的錢要自己掙。當時,戰勝軍面臨著這樣幾種選擇:把政府撥的錢拿到桌面上,告訴大家還有多大的缺口,然後把指標分解到每個科室,規定創收任務,提高藥品和材料等費用,把損失從患者身上找回來。更『懶』一些的辦法是,把科室承包給私人辦性病、皮膚病等疑難雜癥門診,自己坐收『管理費』和承包者給院長的那份孝敬費。又或者辦幾個專科如肝炎專科、腎病專科。這些也是當時一位領導極力推薦的方法,說這是『潮流』,為這事倆人還拍了桌子——戰勝軍堅決不乾。
戰勝軍要辦一個小而全的、能夠治療老百姓多發病、常見病的醫院,為當地的父老鄉親服務。說起給新發醫院的定位,戰勝軍說得很實在:『我接手院長的時候,全院除了我和我愛人是科班出身的醫生外,其餘幾乎都是頂替父母參加工作或招工來的,業務水平很差,無法獨立工作。給這樣的隊伍分解指標,讓他們去創收,患者是不會買賬的。外包科室或辦賺錢的專科醫院,是拿著醫院的牌子對農民進行掠奪,要敢那樣做,非讓鄉親們罵死不可。大家都生活在一個大社區,抬頭不見低頭見的,以後還怎麼做人?』
『這是我的恩師,現在500塊錢都買不到這麼實用的書了』
1975年的一本《手術圖譜》
戰勝軍是黑龍江佳木斯醫學院的工農兵大學生,剛到學校時他印象最深的是牆上的幾句話:『遵守為病家謀利益之信條,抵制墮落和一切害人行為,讓生命無尚光榮——希波克拉底。』
1979年戰勝軍夫婦到新發醫院以前,這裡連青霉素都不敢做靜脈注射,怕出現反應處理不了。用於靜脈注射的藥物只有四環素一種。
新發醫院的第一例脾切除手術、胃穿孔修補手術、剖腹產手術都是戰勝軍做的。農村婦女遇到問題想不開,瑣碎的家庭糾紛也能導致尋死覓活,而且農村的農藥多,抄起一個農藥瓶子幾口喝下去就是一條人命。1985年,戰勝軍把一個喝了一瓶農藥外加一瓶白酒的婦女救活,一下子轟動了三鄉五裡。太平鎮的修雲青已經被判了『死刑』,說是卵巢癌晚期,醫生讓家人預備後事。家人抬著瘦得只剩下70斤的修雲青找到戰勝軍,懇請戰大夫『死馬當活馬醫』試一試。戰勝軍從修雲青的腹腔取出四個大瘤子,從那以後直到現在,修雲青都活得好好的,體重增加到120斤,還能乾點農活。
據統計,戰勝軍在新發醫院主刀做了11000多臺手術,最多的一天做13臺,最多的一個月做126臺。說起來令人難以置信,戰勝軍的外科技術除了大學畢業實習的時候學了點以外,其餘全是拿著一本1975年出版的5塊2毛錢的《手術圖譜》『照貓畫虎』學來的。這本書的扉頁是『毛主席語錄』:『把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圖譜很詳細,能夠做到一看就懂,一學就會,一用就靈。戰勝軍撫摸著已經翻出毛邊的這本1000多頁的圖譜說:『這是我的恩師,現在500塊錢都買不到這麼實用的書了。』
『換個角度看,說服了一個不就全說服了嗎?』
他想了個留住人纔的絕招
一個好漢三個幫,戰勝軍當時最急的是培養和引進人纔。
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楊鏡說,鄉鎮衛生院辦不好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沒有像樣的人纔,也留不住人纔。有些衛生院裡,大城市捐助的設備放了好幾年都沒有開封,因為沒有人會用。
1989年,戰勝軍從哈爾濱首屆人纔招聘大會上招了5名大學本科生,幾年以後走了4個,有考上研究生的、出國留學的,還有下海做生意的,最後只剩下一名本科學歷的出納員。
等到1990年再招來大學生的時候,戰勝軍想出了一個留住人纔的絕招:鼓勵本院職工之間戀愛、結婚。買房子的時候醫院給借錢,在醫院找不見合適的,就在新發鎮相應的單位如學校、鎮政府、工商所等單位找,總之要讓大家把家安在這裡。只有這樣,職工的心纔會安定下來。產科醫師、佳木斯醫學院本科畢業生張彩松的愛人是本院放射科醫師,外科主任張兆遠的愛人是鎮中學的老師。
夫妻在一起不好管理吧?得罪一個就全得罪了。戰勝軍說這是一種悲觀主義的認識:『換個角度看,說服了一個不就全說服了嗎?』
『鄉親們心裡有杆秤。對你的定盤星在哪裡,你不一定知道,但是老鄉們都知道』
向吵過架的鄰居伸出援手
新發醫院的醫生,尤其是外科醫生,都是戰勝軍手把手教出來的。大學生們腦瓜子靈光,又有基礎,學技術上手很快,但是年輕人的狂傲之氣表現得也比較重,不知不覺間就擺起了譜,但是老百姓最煩的就是這個,人家戰院長都不擺譜,你個小毛孩子擺什麼譜?
戰勝軍告訴大夫們:『在這裡不要擺什麼架子,咱比衛生所強不了多少,衛生院的工作大專家不一定能乾好,不是技術問題,是入鄉隨俗的問題。鄉親們心裡有杆秤,對你的定盤星在哪裡,你不一定知道,但是老鄉們都知道。老百姓有時不講理,但是講情。你正在吃飯他來拽著你的袖子讓你給他孩子紮針輸液,那是對你最大的信任,你紮兩針纔紮上,他沒怨言。』
產科醫師張彩松第一天上班,就因為與患者交流出現問題,被戰勝軍當著患者的面狠狠地『熊』了一頓。張彩松說當時真的感到無地自容。而且院長要求與患者多交流,自己卻不知道怎麼交流,沒有共同語言呀。後來她就看院長怎麼做。新發醫院只有戰勝軍能做剖腹產,每次做完剖腹產,第二天他一定要去病房抱抱孩子,然後與患者家屬拉拉家常,莊稼長得怎麼樣呀,今年的雨水多少呀,包括婆媳關系等等,話題太多了。
戰勝軍說,作為大夫,架子要降下來,技術要提上去。不論遠近親疏,不分貧富貴賤,要一視同仁,把患者當作自己的衣食父母。
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楊鏡認為,戰勝軍最可貴的是他對農民的感情:『那可是真的把心交給了農民,實實在在地為農民著想。』
戰勝軍的一個鄰居家族勢力大,兩家發生糾紛的時候,鄰居說,別看你是醫生大家都求你,我就不尿你。
很快,戰勝軍發現這個鄰居騎自行車的時候常把鞋甩掉,他告訴鄰居的哥哥:『你弟弟可能是神經系統出問題了,抓緊去看看。』一連催了三次,鄰居到醫院檢查是脊柱神經的問題,隨後的打針輸液全是戰勝軍管的。
戰勝軍也有不耐煩的時候,一次他對患者桑樹珍很不耐煩地批評了幾句,她回去後哭了半宿。第二天她丈夫找來了,對戰勝軍說:『你桑姐哭了半宿,想不通,戰院長怎麼也這樣?』戰勝軍很內疚,經常拿此事教育同事們:『當醫生的,自己早忘了或根本沒意識到的一句話、一個眼神,患者記得可清楚著呢,可不能不考慮他們的感受。』
外科醫生邱偉濤在給一個患者解釋什麼叫膀胱炎的時候,說:『你這是膀胱炎,尿頻尿急、泌尿系感染。』這位患者一句也聽不懂。邱偉濤就問他知道殺豬嗎?患者說:『我就是殺豬的。』『那你知道尿泡嗎?』『當然知道了。』『對了,就是人的尿泡發炎了,就叫膀胱炎。』患者說:『嗐,你早這麼說我一下子就懂了。』
『醫生榨取患者的血汗錢,那比強盜還要壞!』
新發醫院就是不收紅包
在新發醫院采訪的時候,大家都提到一個年份——1998年。這是新發醫院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年。
戰勝軍培養出一個技術合格的徒弟,擔任了外科主任。可自己還沒松一口氣,問題就來了,還是『生死攸關的大問題』。一天,戰勝軍路過外科病房的時候,看到上午的一個患者還在病房門口徘徊,一問是胃穿孔,為啥沒手術呢?因為費用沒有交夠,還差1400元。戰勝軍馬上安排徒弟先給患者手術,這種病耽擱不得。
第二天,醫院財務找這個患者落實費用的事情,患者吞吞吐吐地說已經給了院長的徒弟了。原來這位徒弟把患者600元錢揣到自己兜裡,告訴患者就不用再交費了。戰勝軍得知後,馬上找到這個徒弟,要他把錢交出來,看著那堆最大面額只有10元、還有硬幣的600元錢,戰勝軍大發雷霆:『你還是人嗎?!你忍心要這樣的錢嗎?』最後了解到,這個徒弟已經把索要紅包當作家常便飯,患者們講笑話說,不給紅包他就上廁所,說沒時間手術。
最後,這名醫生下崗了。
新發醫院開始向全社會公開承諾堅決不收紅包,對醫院進行了全面整改。戰勝軍告誡大家:『患者把命交給了我們,把金錢交給了我們,還有比這更讓人信任的事情嗎?拿患者的健康和生命為要挾,榨取患者的血汗錢,比強盜還壞!』
他又操起外科的手術刀,擔起外科全部的手術,培養新的徒弟。直到2001年大面積心肌梗塞,後又患上心髒室壁瘤,不得不接受手術,戰勝軍纔把外科交給了新的徒弟。
不收紅包已經成為新發醫院大夫的『鐵律』。去年12月底的時候,一個產婦的丈夫給張彩松塞了一個信封,說裡面有200元錢。張彩松嚇得一下把信封扔到了地下。
新發醫院不但沒有紅包,也沒有藥品回扣。1987年戰勝軍剛上任盤點藥庫的時候,發現價值1萬多元的藥物,只有400多元的能用,其餘都過期了。戰勝軍下決心整改,他說,對衛生院來講,節約財富就等於創造了財富。這個節約是大節約的觀念,不但給醫院節約,還要給患者節約。新發醫院的藥品大部分是從廠家進貨,而且全是順價銷售,也就是在進價的基礎上,按國家規定加15%的零售利潤。而目前一些醫院通行的做法是在藥品定價基礎上,把進價往下壓,如定價的6折,然後再在定價的基礎上加價15%出售給患者,醫院的實際獲利是45%。
新發醫院西藥品種176種,中成藥24種,最貴的藥是阿奇霉素,每支11.5元。首選抗生素是青霉素,400萬單位的1.9元一支。
新發醫院的招待費每年就幾百塊錢,來了客人幾乎全是戰勝軍陪著吃一個盒飯。健康時報記者在新發醫院采訪期間享受的也是這個接待標准,『您與區衛生局局長的標准一樣。』戰勝軍開玩笑說。
外科主任張兆遠說醫院的分配原則是多勞多得。怎麼勞呢?怎麼防止醫生靠掠奪患者『創收』呢?1998年開始,新發醫院實行單病種手術費用包乾。向社會明碼標價,闌尾炎手術1000元、自然生產600元、剖腹產1600元、最貴的胃切除3500元。大病都實行費用包乾,如果超了,由科室自己消化。產科一個剖腹產的患者由於傷口愈合慢,住院20多天,產科費用超出1000多元,只好由科室消化,患者只需交包乾費用1600元即可。
說到收費問題,張兆遠說,醫院之間的費用差距之所以那麼大,主要大在材料費和耗材、藥品上。同樣是雙腿骨折,一個在新發醫院住院,另一個在市裡大醫院住院。新發醫院的這個患者花費了2000元已經出院,另一名大醫院的患者已經花了1萬1千元了。就拿材料費來說,高級進口鋼板有的是用滑冰運動員的冰刀材料做的,比鋁還輕,比鋼材都硬,的確很好,價格也高,要1萬多。國產的鋼板就是厚點、重點,可是只需200多元錢,效果也是達到國標的,完全能用。高級縫合線一根45元,新發醫院的縫合線論軸,一軸能做十幾個闌尾炎手術,價格比那一根的還便宜。
俗話說:『蘿卜快了不洗泥。』當患者門診量超過100人次的時候,戰勝軍從幾次沒有釀成事故的醫療差錯苗頭中,感到了防范醫療風險的重要性。之前他在北京阜外醫院做心髒手術的時候,感到該院護士的水平比新發醫院的大夫都高。他買了一本診療規范的書,發現阜外醫院護士的做法在書裡都有,深感診療規范的重要性。醫院開始了持久的對診治規范的學習,每個科室的醫護人員都要背誦,他告訴大家,這些診治規范都是拿命換來的,必須嚴格遵守,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馬虎。診療規范首先救了一個護士的奶奶一命。老人家心髒突然停跳,剛背了診療規范的孫女對准奶奶的心前區猛擊兩拳,老人就醒過來了。
『我這條命是戰院長給的,我願意把自己的肺換給戰院長。』
當患者們看到記者……
2004年,勞累過度的戰勝軍查出患了肺癌。在北京動完手術出院後,他在家沒休息一天,每天步行20分鍾走到醫院,在一樓的椅子上歇30分鍾,再一步步挪到二樓辦公,醫院給他在辦公室放了一張床,他常常躺在床上工作。問他為什麼要這樣,他說,我們這樣的小醫院周圍個體診所就9個,患者坐車30分鍾就可以到達哈爾濱市內任何一家大醫院,在夾縫中生存,不能有任何懈怠。在家裡我更急,會急出病來的,來到醫院就放心了。
為農民治病、替農民省錢、盡醫生職責。這就是戰勝軍的追求。
在戰勝軍看來,患者的事情沒有小事。從1998年開始,新發醫院規定,手術組人員接到電話後要在20分鍾趕到醫院,不管白天黑夜。所以外科護士張麗萍,下班後外出洗澡都要給值班主任留下浴室的電話。
戰勝軍接受了肺癌手術出院後,主刀做的第一例剖腹產,是桑秀英的兒媳婦。她的小兒媳婦就在市裡的一家醫院上班,但他們還是選擇了新發醫院。桑秀英說在這裡便宜、方便,大夫們也隨便。那臺手術戰勝軍做了1個多小時,最後冒虛汗,差點虛脫了。事後他說,這是對自己的挑戰,心裡有底,感到還是能橕下去的。
聽說來記者采訪戰院長了,幾名患者家屬找到了醫院。桑秀英說:『我告訴戰院長,你一定要好好活著,你能多活幾年,我們就能多活幾年。』
被戰勝軍救活的韓秀霞四處打聽哪裡能換肺,她說:『我這條命是戰院長給的,我願意把自己的肺換給他。』
這些患者連戰勝軍家住哪兒都不知道,只知道電話號碼,因為不論什麼時候,一個電話戰院長就會來管他們。
農民的感情最純朴,農民的感情最真摯。這些患者把自己的父老鄉親都介紹到這家醫院來看病,桑秀英就介紹了47個親朋來手術,『跟大醫院相比,省了好幾萬塊錢呢。』桑秀英說。
2005年,衛生部部長高強到新發醫院看望了戰勝軍。戰勝軍給高部長看了一個『蘑菇』,其實是一個膀胱結石。大醫院做這個手術要收2萬元,還說是膀胱癌,戰勝軍只收了1000多元,取出了這個『蘑菇』。高強看著這個『蘑菇』說:『全國有一半的衛生院能做到你這樣,我就能睡塌實了。』
戰勝軍說:『辦好平民醫院最關鍵的是政府投入要跟上,1995年政府對新發醫院的投入是13.6萬元,2005年達到了73.7萬元。而新發醫院2005年的收支節餘是17.1萬元,也就是說,如果去掉政府補貼的話,新發醫院是虧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