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為新農村建設鋪路 "十一五"期間黑龍江推進戶籍改革
2006-03-06 15:09:5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郭大慶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6日電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十一五』期間,要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要加快推進城市化,轉移農村勞動力和農村人口,提高農業的集約化水平和勞動生產率。黑龍江農村勞動力資源十分豐富且城鄉收入差距呈擴大趨勢,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難題。只有對『三農』問題給予全面的扶持政策,纔有可能逐步縮小城鄉差別。根據《黑龍江省新農村建設規劃(2006?2010)》的要求,『十一五』期末,預計全省轉移農村勞動力600萬人。為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大力推進我省的戶籍制度改革,全面設計戶籍改革方案,制定切實可行的戶籍改革措施,為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搭好橋、鋪好路。

  ●我省戶籍改革工作的現狀

  盡管我省的戶籍改革工作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這些改革主要是主張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放開,而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繼續處於嚴格的控制之中。戶籍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缺乏實現居民身份真正平等的機會。現行的戶籍政策過多地強調放寬對農村人口進入小城鎮的限制,而較少注重實現社會身份的真正平等,農民工在城市裡大都只能以暫住人口或『三無人員』的身份存在,仍屬城市邊緣人口。

  缺乏全面系統的設計。現有的改革傾向於控制大城市與特大城市,全面放開小城鎮,這是農民無法自由流動的主要原因。

  阻礙了勞動力的自由流動。現行的戶籍制度將農村剩餘勞動力排除在城市就業的范圍之外,違背了市場經濟條件下人纔與勞動力合理流動和公平競爭的原則,致使上億剩餘勞動力滯留在農村,這既是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也是造成農村人口素質長期提高緩慢的一個根本原因。

  戶籍制度改革缺乏配套措施。戶籍制度改革與其它相關的改革不相配套的矛盾,致使戶籍制度改革舉步維艱,難以到位。卻反過來強化了戶籍的重要性。最明顯的例子如就學制度,以本地戶口作為招生的先決條件,如此等等都程度不同地強化了戶籍的重要性。

  ●深化戶籍改革的重大意義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與完善過程中,逐步改革我省二元戶籍登記制度,實現城鄉居民身份的真正平等,促進人纔的合理流動,轉移農村剩餘的勞動力,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為老工業基地的振興,都將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我省戶籍改革的主要舉措

  我省戶籍改革的根本途徑在於將戶籍改革作為系統工程通盤謀劃,采取全面、系統的改革措施,逐步消除附加在戶口上面的各種社會功能。按照十六屆五中全會確定的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總攬全局,結合我省的實際情況,戶籍改革應該樹立服務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服務於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服務於保障公民合法權益、服務於維護社會穩定的思想,以有利於農村穩定與農業發展、有利於城鎮規劃建設、有利於人纔有序流動和剩餘勞動力有序轉移、有利於嚴密戶口管理為標准,協調一致,積極穩妥,因地制宜,強化法制建設,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創造良好的環境。

  我省戶籍改革的目標是要逐步建立全省城鄉統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戶口』登記制度,形成由戶籍登記、戶籍遷移兩項規定,戶口簿、身份證、出生證三種證件和家庭戶口、集體戶口兩種戶口形式組成的戶籍管理系統;健全和加強全省戶籍管理機構,實施專業與民間相結合的管理,健全戶籍管理體系,實現戶籍管理手段的現代化,完善人口信息四級網絡的建設,最終形成體現效率與公平的、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戶籍管理體系。

  為了實現上述指導思想,戶籍改革必須要堅持一是把解決農民的問題放在首位的原則,二是公民一律平等的原則,三是逐步實現公民享有遷移自由和居住自由的原則,四是平穩過渡、循序漸進的原則,五是綜合治理的原則。

  ●戶籍改革需要配套措施

  加快戶籍制度改革,需要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密切支持與配合,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型城鄉關系。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新的城市建設機制;有重點地建設和發展小城鎮;做好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工作;構建城鄉統籌就業的模式,建立合理的人纔流動機制;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為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奠定經濟基礎;完善法律法規,改革勞動就業制度;加大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屬地化管理力度、拓寬土地經營權流轉的形式、尋找有效的途徑降低過高的房價和在社區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做好新遷入居民的各項管理和服務工作。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