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9日電 53歲的低保戶李忠媛,因5歲時的一場高燒,讓她變成全身只有左手能做些輕微勞動的殘疾人。50多年來,她所能活動的空間,僅僅是在3.2平方米的土炕上;不識幾個字的她,卻在長達10年的時間裡,用僅能活動的左手的三個手指,在一塊木板上工工整整地寫下了112個『正』字,留下560道印記,而且,新印記還在不斷增加……
她每畫一道,就記錄著民警來幫助她家一次;每道印記的背後,都是一段真情故事,記錄了一群民警10年如一日默默恪守助殘諾言的動人故事。
這塊已經畫到第560道印記的木板,是一度要走上絕路的李忠媛母子倆最珍愛的寶貝,現在,他們已不再懼怕生活的磨難和貧困;這塊還將不斷增添新印記的木板,更為這個時代樹起了一塊警民情深的愛民紀念碑。
丈夫離家出走
殘缺家庭沒了隔夜糧
李忠媛在10歲時,父親離開了人世;23歲時,母親又撇開她而去,一座殘破的土房,是父母留給她的唯一遺產。面對空蕩蕩的土房,李忠媛幾乎失去了繼續活下去的信心,就在這時,一位拉人力車的外地青年走進了她的生活,並有了愛情的結晶———兒子龍濱來到人間,給她的生活帶來了歡樂,隨著孩子的長大、上學,生活的負擔加重,靠拉車養家的丈夫因難以忍受生活的重負,在1996年的一天不辭而別,至今杳無音信。
面對丈夫的離去,李忠媛感到她的天塌了。絕望中,想一頭撞死的李忠媛被兒子哭喊著抱住:『媽媽,別撇下我!』望著孩子驚恐的表情,李忠媛最後選擇了堅強。
可是,一個月後,母子倆便陷入窘境:屋外小雨,屋裡漏雨,家裡已沒有第二天可吃的東西,沒辦法,母子倆借來一輛木板車,16歲的兒子龍濱吃力地推著比自己體重還重的媽媽,冒雨『出行』———到民政局申請提高低保金。一段6公裡長,普通人徒步用很短的時間就能走到的路,由於營養不良而瘦弱的小龍濱頂著雨步履維艱地足足推了1小時40分鍾,纔來到區民政局,他們的申請當即被批准了!
從區民政局出來沒走多遠,大雨瓢潑而下,木板車被濘在路邊怎麼也推不動,滂沱大雨無情地砸在這對無助的母子身上。
重病殘疾人家
冰涼的心被焐熱了
雨中,母子倆抱在一起不停地戰栗,雨水、淚水流了滿臉、模糊了視線……此時,市公安局巡防支隊五大隊一中隊民警郭鐵,恰巧執勤路過此處,看到大雨中的娘倆,連忙跑過去把母子倆領到一個門洞內避雨,並關切地問:『大姐,大雨天咋還讓個孩子推你出來?』李忠媛話沒出口、淚水已奪眶而出,哽咽著向郭鐵講了母子倆不幸的遭遇。聽罷,郭鐵執意要將娘倆送回家。一進門,一間漏雨的土房,一張桌子,一個土炕,家徒四壁的窘境讓郭鐵吃驚。他對李忠媛說:『大姐,你放心,我回去和大家說,我們一定會幫你的,下周我還來!』
一周後,郭鐵和同事劉昇岩肩扛著大米、白面來到了李家,並笑著對李忠媛說:『李大姐,不認識我啦?』也從這天起,李忠媛與巡警中隊結下了難以割捨的人間情緣。只要民警們稍有空兒,就來看望他們的李大姐,送東西、嘮嗑,洗衣服、運煤等看得見、想得到的活兒全都讓這些民警給包了。
李忠媛告訴記者,當時,就是感到冰涼的心被焐熱乎了,她感受到一種從沒有過的踏實。這種感受她不捨得忘記,最後,她找到了獨特的紀念方式———在牆紙上畫了一道印兒。
然而,令李忠媛沒想到的是,這溫暖竟10年沒有中斷過。
10年的時間
變的是面孔不變的是真情
2000年7月,龍濱得了腎炎,並開始尿血,身體浮腫得厲害,原本不到50公斤的人卻像個大胖子。醫生說,如不住院治療,就會轉化成尿毒癥。然而2萬元的費用,對每月只有180元低保費的李忠媛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她打算賣掉那間破土房應急,現任一中隊隊長的劉昇岩阻止她說:『大姐,有人民警察在,你什麼都不要怕!』
那時,民警們大多月工資800元左右,為給龍濱治病,民警郭慶林的父親患半身不遂多年,他謝絕隊友要替他均攤捐款的好意,拿出准備給父親買藥的900元錢,又借來100元錢湊了個整;現任安和派出所民警的張宏偉,捐出了給女兒買小食品的錢,一中隊其餘近20名民警捐出當月工資———3天內,2萬餘元醫藥費湊齊了。
2001年,民警們又集資給李家的破土房來了個徹底大修,翻建成了磚房。破房即將被扒掉,牆紙上的百道印記,被李忠媛謄到一塊木板上,成了母子倆永不捨得丟失的紀念。
10年間,曾有70多名民警登過李家大門,可是李忠媛能叫上名字的卻沒幾個。李忠媛動情地告訴記者:『不是我不想記住他們,每次來了新人,「小伙子,你叫啥名?」這話我問過不知多少次,可每次他們都說「我們是和郭鐵在一起的,都是民警」。』
是什麼力量讓這一行動得以延續?對此,這些會因為比別的隊少抓了歹徒而急出一嘴大泡的民警,不但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反而顯得格外笨拙,半天說不出個有『高度』的話來,被記者問急了,郭鐵、劉昇岩回答得實實在在:『也沒啥,她挺可憐的,要是家裡有人這樣,誰都會幫忙的。』
10年間,巡防支隊五大隊一中隊民警換了一茬又一茬,可是,照顧李忠媛的事情,從來也沒有間斷過。
三個健康手指
編織毛衣報答恩人
民警們把李忠媛家的土房翻建成磚房時,特意在火炕和廚房之間的火牆上,開了一個小門,殘疾的李忠媛可通過這個門添柴、拿到爐臺上熱著的飯菜。中隊還掏錢為娘倆安了一部會報來電號碼的電話機,李忠媛的世界變大了;最難的是背她上醫院,由於李忠媛四肢無法用力,民警們發明了『三人背』:一個人背,一個人扶住她後背,另一人張開手臂迎向隨時可能東倒西歪的李大姐,幾層樓跑下來,他們都是大汗淋漓,這十年,光背李忠媛看病就不知有多少次了。
回報恩人,李忠媛完成了一個奇跡———她用一個多月的時間,給郭鐵織了一件毛衣。因為李忠媛發現,郭鐵啥時來都穿著那件露了幾個洞的藍毛衣。『晚上出勤,穿這樣的毛衣咋能暖和?』李忠媛從每月180元的低保補助金裡擠出60元,求人買來2斤藍色毛線。普通人消遣著織毛衣,2斤線最多15天就能織完,李忠媛卻用使不上勁的左手的三個『還好使』的手指,吃力地送針走線,一天不停手,也只能織出幾行。為趕在入冬前讓郭鐵穿上新毛衣,她每天吃過早飯就開工,屋裡溫度不到攝氏10℃,李忠媛的頭頂卻沁出了汗。
又是一個周末,郭鐵背著大米來了,李忠媛掩飾不住欣喜,指著炕上的毛衣說:『郭鐵,我織的,咋樣?』郭鐵不禁瞪大了眼睛。『天冷了,你的毛衣都破成那樣了,這是我給你織的。』李忠媛的話讓郭鐵深感意外,看到李忠媛手指上的水泡,他堅決不肯要:『給龍濱穿吧,我有。』『他哪能橕得起來呀,這就是估摸著你的尺寸織的。這些年,你們一中隊的民警都不容易,沒少幫助我們娘倆,我這輩子也報答不了啊。』淚水順著李忠媛的眼角流下。郭鐵最後還是收下了毛衣,但他常選在來李忠媛家時纔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