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9日電 16歲的花季少年小海(化名)曾經有個幸福的家,可是一次在歌廳『揮金如土』的經歷讓他走上了盜竊的道路。在勞教所的收容教養生活期間,能夠坐在教室裡聽課成了他最大的願望。今年3月3日,仍在收容教養期間的小海終於實現了夢想———重返校園,成為我省首個未成年人所外『試學』者。
歌廳瀟灑改變人生
3日一早,記者見到了小海。這個清秀的男孩顯得非常激動,他告訴記者,自己從來沒敢想過還有機會重返校園,他要好好地謝謝管教所的每一位民警,是他們讓自己有了這樣一個學習的機會。
小海出生在大慶市一個乾部家庭。因為是獨生子,小海倍受家人的疼愛。從小,無論小海提出什麼要求,他的父母都極力滿足,花錢更是有要必給。小海養成了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2004年秋,小海讀初三,他開始經常到網吧上網。就在這時,小海遇到了幾個從前的同學,並和同學一起吃喝玩樂。
一次,小海的一個同學提議要帶小海到歌廳瀟灑一下,讓小海見識一下世面。
在歌廳內,幾個十五六歲的孩子不到一晚上就花費了一千多元。小海見此情景非常羡慕,同學告訴小海這些錢都是他們偷來的,不花白不花,並建議小海和他們一起大乾幾場。因為害怕,小海拒絕了同學。此後,小海的同學頻頻請小海吃飯,小海覺得不好意思,想回請一下,但是卻沒有錢。在同學幾次建議下,小海終於答應了和同學一起偷盜。
2005年2月,小海和三個同學來到大慶市龍崗地區一居民家中,由小海望風,其他幾人砸破該居民家窗戶,入室盜走6000元錢和近7000元的財物。這讓小海覺得欣喜不已,於是,他開始為同學望風,合伙從事盜竊、搶劫,先後作案近20起。2005年4月的一天,小海被警方抓獲。隨後被收容教養。
高牆內渴望上學
小海的管教民警告訴記者,小海剛剛被收容教養時情緒非常低落。當時小海一方面對自己被收容教養,同伙還逍遙法外(在逃)心裡感覺很不平衡;另一方面覺得自己以後很難見人,他對生活都失去了信心。小海的表現讓管教心急如焚,及時和小海的父母取得了聯系,小海的父母也多次從大慶來哈爾濱開導小海。
在大家的幫助下,小海知道很多人都沒有因為自己犯法拋棄自己,他漸漸地振作了起來。一日,不願言談的小海終於主動找到自己的管教交流思想,並表示願意按照勞教所的互助活動方式,幫助一些文化水平很低的孩子學習。每次有伙伴不愛學習,小海都一次一次地勸導、鼓勵,幫助好幾個連名字都不會寫的孩子學會了寫字。
一段時間後,小海達到了開放式管理級別,可以在活動室、圖書館、操場等地自由活動了。此時的小海,每天都會早早地出現在勞教所的圖書館內。小海是初中文化,盡管這裡的圖書很多都是小學的教材,但是小海還是認真地閱讀著每一本書。這裡的書看完了,小海就找到管教,請求管教同意他的父母給他拿些中學課本看。
小海的表現越來越好,可是細心的管教卻發現小海並不快樂。一次小海在和管教交談時感嘆道:『如果自己能夠回到學校該多好啊!』原來小海在看以前的課本時發現很多題都不會做了。他非常懷念上學時可以舉手問老師的時光。
良好改造夢想成真
小海渴望上學的想法感動了所裡的領導,於是大家決定幫助小海重返校園。經過多方聯系,勞教所的民警們找到了大慶市某職業高中。但是,起初,學校對小海還在收教期間的身份有所顧忌。於是民警們一次次和校方進行溝通,最終學校給小海下發了錄取通知書。
省戒毒勞教所的副所長張平告訴記者,司法部出臺了創辦勞教特色的辦法後,像小海這樣所外『試學』的未成年人還是首例。張副所長說,所外『試學』要有嚴格的標准,小海在矯治中,學習生活等方面表現非常優秀,而且獲得了減期的獎勵,其家長又能夠擔當幫教的工作,所以,勞教所和公安、街道辦、接收學校以及家長簽訂幫教協議後,經過批准,小海纔獲得所外『試學』的待遇。
張平副所長還告訴記者,這些被收教的未成年人解教後的歸宿問題一直是他們關注的問題,這些孩子應該得到家庭和社會等多方面的關愛和幫助,社會要多給他們一些重新學習和就業的機會。張副所長說,在勞教所還有很多孩子希望像小海一樣重返校園,但是勞教所內有近七成的孩子是單親或無父母,其解教後的歸宿都讓人擔懮,更不要說所外『試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