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護理部打造全國『巾幗文明崗』紀實
2006-03-10 10:12:35 來源:東北網-鶴城晚報  作者:楊曉光 王麗麗 董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0日電 她們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但在整個醫療活動中的作用卻是舉足輕重的;她們沒有點石成金的仙術,卻能為枯萎的生命注入生機;她們用叡智的頭腦、嫻熟的護理技能、先進的管理理念、無私的奉獻精神,創造出了許多輝煌!她們就是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590多名可敬可愛的『白衣天使』、全國『巾幗文明崗』的創建者。

  管理篇

  市第一醫院護理部的工作以開拓創新、嚴謹求實、雷厲風行而聞名於全市醫務界。這是一支由精英組成的團隊,護理部主任張吉霞由於管理有方,被評為全市『十佳』優秀護理管理者,市『三八紅旗手』;骨外科護理組榮獲黑龍江省第9屆『勞動模范集體』稱號;骨外科、心胸外科護理組獲『省青年文明號標兵集體』稱號;骨外科護士長孫海鷹在2004年獲『省勞動模范」稱號;神經內科護士長張玉梅獲『省青年崗位能手』、『黑龍江省技術能手』稱號,並曾在全省青年崗位能手技能大賽中奪得第二名,這是齊市醫療界迄今為止取得的最好佳績。在80多名優秀的護士長帶領下,全院護士有條不紊地配合著臨床醫療工作,奮戰在護理崗位上。

  目前,護理部有多項護理科研項目在省、市奪得大獎:其中《一次性手術野衝洗器》獲全國第二屆科技進步三等獎;《兒童會陰部燒傷護理床》獲黑龍江省醫療新技術應用三等獎;取得市級醫療技術獎三十餘項;出版護理學專著17部。

  先進管理打造優質隊伍

  成績的取得來源於先進的管理模式。護理部不斷完善規章制度,使不同崗位的護士都能做到有章可循;1998年專門成立了醫院護理質量管理小組,吸收臨床護理管理業績突出的護士長為成員,負責醫院護理質量的全面控制;同時,在晨間護理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午間護理,使病區環境較從前大有改觀,確保病房整潔舒適;護理部還發揮督導作用,經常深入病房,采取定時檢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確保護理工作正常有序地進行。

  技術培訓保證護理安全

  護理精英層層輩出緣於職業化的技術培訓。各科室每月組織一次理論和技術操作考核,同時護理部還經常深入臨床科室指導護理人員技術操作,每季度組織全院護士業務學習一次,了解護理領域新動態,掌握護理新理念新知識。每年4次的護理基礎理論和專科護理考試,使護理人員『三基』水平和專科業務能力不斷提高,從而使醫院護理骨乾不斷湧現,精英輩出。

  在全市歷屆護理技術大賽中,市第一醫院連續多年摘取桂冠。護理部每年接待西北地區各級醫療單位護理人員的進修,百餘人的醫學院校護生帶教,而且第一醫院的護理專家分別在省、市護理學會中擔當要職,充分顯示了該院在全省護理專業中的學術地位。

  禮儀護理溫暖百姓心

  僅有牢固的專業知識打造精湛的護理技術還不夠,還要有微笑和體貼入微的關懷傳遞『白衣天使』的愛心。市第一醫院特有的溫馨禮儀服務為護理工作注入了深刻的內涵。1997年,這個醫院在全市率先開展了整體護理,護理部人員在更新觀念的同時,還與優秀護士長同赴北京等地學習先進護理經驗回院推廣,推動了本地區整體護理工作的開展。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率不斷上昇。

  此外,他們還在全國首家開展了『讓禮儀溫馨服務陪伴患者診療全過程』活動,請專業禮儀教師對全院護理人員進行儀表、著裝、行為、語言等方面的培訓,使『文明行醫、禮貌待患』蔚然成風,成為全國首批『百姓放心醫院』。

  在人性化服務的基礎上,第一醫院護理部又積極配合醫院推行了感動服務,這是現代服務理念的又一次推進。即:患者沒想到的我們為患者想到、做到了;患者認為我們做不到的,我們卻為患者做到了;患者認為我們已經做得很好了,我們要做得更好。最大限度的滿足了患者的需求。

  服務篇

  醫生的診治固然重要,但手術之後的重任就落到護士身上了——專業的醫療護理是患者順利康復的強有力保障。

  為了百姓的生命,第一醫院護理部率全體護士們眾志成城,多年來贏得了一個又一個戰役的勝利。除配合醫生開展全省首例胰、腎、十二指腸聯合移植手術和自體肺移植手術,成功開展了全市首例肝移植手術、活體腎移植和54例腎移植手術,還曾經成功救治了一名呼吸和心跳停止140分鍾的心梗患者、成功搶救了72名氯氣中毒患者……在『98抗洪』時期,護理部配合醫生組成了33個醫療組深入災區,進行災後防病治病、飲水消毒等工作,為近10萬災民提供了醫療服務,受到省、市有關部門的表彰;在2003年抗擊非典的關鍵時刻,護理部帶領354名護理人員主動請纓,還深入到最危險的留驗站,回訪發熱門診病人,每日達數十人。她們用實際行動,為衛護百姓健康、促進醫院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前沿陣地——急救中心

  急救中心是第一醫院的前沿陣地,這裡的每一名護士都身經百戰,挽救過無數人的生命,用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愛心戰斗在醫院的最前線。

  在一次搶救藥物中毒的患者時,由於患者服藥前曾進食,洗胃過程中,患者胃內食物反流,嘔吐物濺了護士一身,難聞的氣味讓患者家屬都皺起了眉頭,而護士仍堅持一邊洗胃,一邊安慰患者,敬業精神使得在場的家屬都為之動容。

  去年年底,急救中心來了一名意識不清的患者,經診斷為腦乾出血,由於患者病情十分嚴重,兩位護士長親自為其制訂了周密的護理計劃:每天為患者更換清潔的床單被褥,每兩小時為患者翻身、叩背、吸痰,按摩身體受壓部位,按時為患者經鼻飼管打入營養餐,進行口腔護理、會陰護理、膀胱衝洗,為患者洗臉、擦浴、修剪指(趾)甲。為防止其長期臥床引發下肢靜脈血栓,護士們又每天不厭其煩為患者按摩雙腿雙腳,做功能恢復鍛煉。最終患者在住院的47天內沒有出現一處皮膚壓傷、墜積性肺炎等並發癥。

   幕後英雄——手術室

  這裡是護士長的搖籃,目前全院的80多名護士長中就有19名是從這裡走上領導崗位的,今年又有2名護士剛剛昇職。這就是多年榮獲市、局、院『三八紅旗集體』的手術室護理組。

  外科手術室是勞動強度最大的科室之一。全院每年八九千例手術,其中6000多例要在這裡完成。過去每周有兩天固定的手術日,自從2000年開展無假日醫院,手術日也隨之取消,10個手術臺每天24小時隨時做手術,值夜班最多時一夜多達10例,為保證手術順利實施,護理組實行了夜間聽班制。忙時需找3組臨時來院聽班,常常是人剛拖著疲憊的身軀進家門,電話又來了……

  大夫手術後換人,護士不能換,為了保證患者安全,手術室的護士們常常一站就是一天,有時連續12小時不休息。無菌環境戴口罩穿大衣悶熱不說,還不能進食喝水上廁所。白天勞累,晚聽班,次日再連續10多小時工作,一到夏天難免有勞累過度的護士發生虛脫現象。如今,手術室護理組懷孕的護士多達6人,但為了病患,沒有一人請求特殊照顧。

  2002年開始全國推廣的術前訪視病人模式,市第一醫院手術室護理組早在1998年就開展了。『您好,我是手術室的護士×××,明天我將來接您並陪您做完整個手術…』術前頭一天下午,臺前護士拿通知單到病房訪視病人。自我介紹的同時,與病患溝通了解病情及其需要注意的事項,並了解有無過敏藥物或禁忌癥狀。次日早會上,韋陽總護士長和朱趙平護士長心中就有數了。這個孩子小,血管細不好紮,到時過去幫著紮;那個患者年紀大血壓高,兩人又要到那裡巡臺。溫馨人性化的服務保證了護理安全,又安定了患者情緒。

  溫情四溢——骨科

  走進骨科病房,感動式服務的春雨滋潤每位患者的心田。

  健康教育及知識長廊讓患者增加對疾病的了解;記載骨病患者術前術後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出院後康復方面的知識的《骨科病人健康手冊》,又令每位患者在住院之初人手一冊之餘體會到護理人員的關心。這些就是外科系總護士長兼骨科護士長孫海鷹率領下的全體護士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的真實體現,她們多次受到省、市獎勵,2002年被共青團省委、省衛生廳授予省級『青年文明號』,1998年被團市委表彰嘉獎。

  骨科病人的護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稍有疏忽就會引起並發癥,針對褥瘡、泌尿系統感染等一系列護理難題,孫海鷹帶頭不斷進行探索與臨床實踐,終於使骨科長期臥床的病人在住院期間無並發癥發生,而且還把由於外界原因(從家帶來的、機體抵抗力低下等)引起的褥瘡有效地控制直至痊愈。因骨科病人需長期臥床,病人的自我照顧能力發生改變,孫海鷹首創了醫護一覽圖片、值班醫護翻牌制、配合患者選醫生選擇滿意護理組、建溫馨家園、病房設置鮮花、心聲臺歷本;為防止護理差錯還創立了處置臺、處置車上設三查七對警示牌,對青霉素試驗陽性者在輸液架上懸掛青霉素陽性卡、手術病人設置術前須知牌;結合骨科護理特點首創了臥床病人大小便器制作,利用方便袋制大便袋,以減輕骨折病人排便引起的疼痛。幾年來,僅孫海鷹就曾數十次地親手解除長期臥床病人的便秘,硬如石頭的糞塊家屬都不敢動手,護士們卻毫不介意。『愛你的病人,愛你的工作。』市第一醫院骨科病房內溫情彌漫。

  守護天使——神經內一科

  眾所周知,神經內科的病人大多是癱瘓在床。全體護士們在護士長張玉梅的帶領下,為了避免因護理不周所致的並發癥,每天都奔波於病房,為病人進行翻身、扣背、按摩受壓部位、清理口腔、留置導尿護理等,並為病人及家屬進行健康指導,康復訓練,使病人最大程度的恢復自理能力。

  今年春節後來了一位急診患者,病情危重,呼吸微弱,醫生確診為腦乾梗塞,需經鼻氣管插管。護士長張玉梅放棄個人休息時間,帶領當班護士許娟迅速配合醫生進行搶救。由於患者病情危重,插管時患者鼻腔內的血液直噴許娟臉上及身上,她顧不上自己,滿頭大汗地繼續配合醫生搶救,贏得了搶救時機,迅速完成吸痰,呼吸機輔助呼吸,使病人轉危為安。由於該患者體重達206斤,每次翻身後護士都累得滿頭大汗,但是各班護士任勞任怨,每2小時定時翻身、扣背、按摩受壓部位、吸痰,病人住院17天無褥瘡、肺感染等護理不周所致並發癥發生。

  神經內科病人的心理護理也極為重要。2006年1月神經內一科收治了罕見病例格林巴利綜合征1例。病人入院時思想負擔較重,出現焦慮、煩躁、失眠等癥狀。張玉梅護士長親自進行心理疏導並制定心理護理計劃,全科護士隨時進行心理疏導。3天後,患者心態平和,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大年三十痊愈出院。

  不畏艱難——呼吸內科

  從1997年至今,呼吸內科就在全院率先開展了『整體護理模式病房』,堅持『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這一護理理念。每天清晨開始,就會看到護士們穿梭於病房:『大爺,早上好!今天由我負責,我是您的責任護士,我姓賈。』『大娘晚上睡的怎麼樣?早飯吃了沒有?我幫您打壺熱水?』對於剛入院的患者,她們會主動介紹科室醫療常規情況和各級負責醫生;向患者解釋藥物治療的目的,宣傳疾病防治常識、自我保健方法等。日常護理中,她們從不用床號代稱患者,而是尊敬地稱呼病人姓名,或互相熟悉之後更多地采用家庭式的稱謂。

  在她們口中,從來沒有『不行』和『等一等』的推諉、怠慢之詞,而是處處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一次,一位患有乙肝的腦萎縮患者,進食面條時因嗆咳造成窒息,關鍵時刻,護士小韓不怕被咬傷傳染的危險,把手伸入病人口裡,摳出了食物,使患者瞬間轉危為安。贏得了同室病友們的一片贊許之聲。

  一次夜裡,病房裡的一位哮喘病人,突然出現憋悶,呼吸困難,大汗淋漓及窒息嘔吐等癥狀,老人兒女不在身邊,沒有家屬陪護,護士小陳寸步不離陪伴在病人身邊,拿毛巾臉盆為她擦洗,做生活護理,端屎接尿觀察病情。科裡其他護士們每天都主動照料老人的飲食起居,工作之餘陪老人家聊天讀報。老人病愈出院後每次來院復查,都不忘看看像親女兒般照料過她的護士們……

  第一醫院護理部所轄的各科護理組的故事,說也說不完。然而,白衣天使們知道,護理事業的發展永無止境,她們將繼續以科學的態度、嚴謹的作風、超前的意識和敏銳的思維讓護理工作的內涵不斷延伸。因為,不懈的努力是為了鶴城560萬家鄉父老的生命安全,為了廣大百姓的身體康健!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