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0日電 一邊是銀行難貸款,一邊是企業貸款難,增強企業信用度是化解這一矛盾的良方。為引導我省企業提高信用意識,提昇信用等級,增強融資能力,構建健康有序的金融生態環境,日前,我省制訂了企業增信行動計劃,力爭在2~3年時間,在全省初步建立起企業信用體系的基本框架。
這一計劃的主要目標為,用2~3年時間,實現『11114』信用建設目標,即:建設企業信用征信管理系統,發展企業信用中介服務業,抓好企業信用自律管理,培養誠實守信的風氣。推行企業信用檔案、企業信用身份證、企業信用擔保、企業信用激勵獎懲四項制度。力爭到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0%達到優先貸款等級,60%大型企業和40%中小型企業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規模以上企業全部納入信用征信管理系統。
目前將采取以下措施:深化企業改革,明晰信用主體。推進現代化企業制度建設,依法規范企業改制行為,指導企業健全完善內部法人治理結構,建立信用風險管理制度,形成對經營行為和交易決策的制約機制。
搭建融資平臺,促進銀企對接。建立融資公共網絡信息平臺,定期發布項目推薦、信用評級、經濟發展規劃等信息,促進信息共享,建立重大事項研究機制。積極探索建立地方性金融風險預警信息,引導金融機構和企業規避風險。
開展信用培訓,提高管理水平。用2~3年時間,對全省規模以上企業80%高級管理人員、財務人員進行信用管理、金融知識培訓。
整合信用信息,健全征信體系。整合人行信貸登記查詢系統、工商企業信用分類監管信息系統等各有關部門企業信用信息,納入全省統一聯合征信平臺,實現信息依法披露。引導、規范企業信用評級活動,力爭『十一五』期間,規模以上企業全部納入評價系統。
推進依法清欠,維護金融債權。加大打擊金融刑事案件和金融訴訟案件執法力度,完善金融司法保障機制,嚴厲制裁廢逃銀行債務行為。
培育擔保體系,規范中介市場。發展以政策性擔保機構為龍頭、商業性互助性擔保機構為主體的信用抵押擔保體系,積極開拓擔保融資業務。大力培育扶持信用調查、征信資信評估等信用中介機構,規范中介市場秩序和中介機構的經營行為。
健全獎懲機制,加強社會監督。依托企業征信信息系統及企業誠信檔案,建立完善信用的社會監督與約束機制。金融部門對守信企業建立綠色通道,通過報紙網絡公布失信企業黑名單,建立向社會公開的失信企業信息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