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0日電 在雙鴨山市,民營經濟這個昔日的『配角經濟』已經從『幕後』走到『臺前』。至今,該市民營企業已發展到1800戶,個體經營3.6萬戶,從業人員15.8萬人,去年完成增加值45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和稅收總額的比重分別達43%和39.5%。
為發展民營經濟,雙鴨山市唱響了一臺精彩紛呈、特色鮮明的大戲。
好環境吸引,大項目帶動,投資者創業,帶動個體經營向私營企業為主體轉變,個人、家族企業為主向多元投資主體的公司制企業發展,雙鴨山市私營企業中,有限公司已達984戶,規模以上達80戶,億元以上10戶。
發展民營經濟,光靠各級領導乾部的主觀性、積極性是不夠的,關鍵要調動群眾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雙鴨山市通過采取思想引導,政策扶持,熱情服務等渠道,激活了民營富裕資本,民間投資高潮『一浪更比一浪高』。以民間投資為主體,招商引資與啟動民資相結合,全市共開工建設千萬元以上民營項目58項,總投資84億元,已累計完成投資35.4億元,其中2005年完成投資14億元,是上年的1.1倍。
把握准政策,跟隨住市場,創造好環境,放寬投資空間,使得民營資本在雙鴨山市『滾雪球』式積累、壯大。現在,全市規模以上民營企業中,建龍化工、建龍礦業、方達選煤、東方公司、昌達油脂、陽霖集團、同泰集團、龍海煤礦、北晨食品、北大荒米業等10戶民營企業銷售收入均可達億元以上。
龍頭舞,群龍飛。2005年,雙鴨山市民營工業衝破原材料價格上漲的瓶頸,完成大豆、糧食、飼料、肉奶等農畜產品加工量60萬噸;完成原煤、精煤、焦炭800萬噸,均增長20%以上。由此透露一個信息:這個市民營經濟已經打破輕工、建築、商服、運輸的傳統模式,拓展到重化工業、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多個嶄新領域,實現了由低科技含量向高新技術延伸,由內向型向外向型的跨越式轉變。
以園區為平臺,形成產業集群帶。以建龍集團為龍頭的冶金工業園區,建龍化工、建龍礦業2個項目先後部分投產,建龍鋼鐵1號爐進入試生產,年預計生產焦炭50萬噸、鐵精粉50萬噸、鋼鐵4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以陽霖、同泰集團為龍頭的綠色食品工業園區內,已經入駐10戶企業,其中有6戶企業現建成投產,預計年可完成銷售收入2億元。
今天的民營經濟已經成為雙鴨山市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成為地方財稅收入的重要來源,成為城鄉就業和再就業的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