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2日電 8日,哈爾濱市副市長王世華在踏查道外區綠化工作時,要求規劃部門要做好城市建設整體規劃,杜絕見縫插針式建設規劃給城市發展留下隱患。近日,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哈市很多地方因缺少整體規劃,一些開發商將動遷成本低的地段開發,而與之緊鄰的高密度棚戶區卻被遺留下來。漂亮的新建小區與低矮破舊的棚戶區為伍,如同圍上了又髒又破的圍裙,嚴重影響了城市形象。
記者在哈市道外區衛星路上看到,衛星路南面是剛進戶不到5年的宇軒小區,馬路北面與哈爾濱市第一專科醫院緊鄰的是一片已有20多年歷史的10餘列平房,每列平房都住著10多戶人家。這片平房的北面是造紙廠的家屬樓,東面是原郵電部哈爾濱供應部的家屬樓。在家屬樓的東側,又是一片平房。
據居住在此的居民介紹,緊鄰專科醫院的平房是醫院的家屬樓。由於是公有房產,加上所佔面積不大等原因,建設郵電家屬樓、宇軒小區、造紙廠小區等幾次動工都沒能將這裡拆遷。
與這片平房僅一樓之隔的地方,也就是衛星路與教工街交口處,也是一大片平房。據居民王國華講,這片區域的下面是防空洞,是為儲備糧食而建的。1966年這裡蓋起了平房。雖然此處和宇軒小區就隔一條馬路,但這裡住戶密度大,拆遷後要回遷的居民很多,需要的費用也很高,所以開發商都不看好這塊地。『最終的結果就是周圍都建起了像樣的小區,我們這兒成了「姥姥不親舅舅不愛」的地方了!』王國華無奈地說。
據王國華回憶,在五六年前,他在索菲亞教堂地下舉辦的一次哈爾濱城市規劃展覽上,看到過哈爾濱市城市規劃沙盤模型。當時他清楚地看到,衛星路與教工街交口附近,已經被規劃設計成綠地。但為什麼這麼多年沒有修建,他一直很納悶。
在南崗區平准街和宣化街至宣德街路段,現在是一排汽車修理部。據一位在此經營多年的業戶介紹,原來這前面都是一大片平房,平准街只是一條狹窄的小毛道。宣化街幾經改造,但是因為這塊地面積不大,而且都是門市房,所以沒有人願意買下這塊地搞開發。
在南崗區鼎新三道街哈爾濱獸研所旁邊是一處100多米長的條形帶。該條形帶上擠著20多戶居民。
據在此居住的李金寬介紹,以前鼎新三道街是不寬的土道,後來周圍陸續蓋起了樓房,道路修好了,也把他們這20多戶剩下了。李金寬說,他蓋了一輩子樓房,像他們住的這塊地方,對開發商來說沒有任何開發的經濟價值。但如果政府當初在給開發商審批用地時考慮到這塊條形地,將其納入規劃中,建成公園或是搞綠化,也不至於像現在這樣與周邊環境不協調。據了解,哈爾濱獸研所已經將這一地帶列入今年綠化規劃中,將對這裡進行拆遷,在此植樹形成樹林。
據悉,哈市今年將大面積進行『拆違還綠』,這些『破圍裙』將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