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2日電 『作為一名哈爾濱工人體育館職工家屬,我有幸「走後門」在哈工體看了無數場精彩的演出,也見到過數不清的歌星、影星。』回想當年的情景,哈爾濱市民王剛說,『在所有的演員中,蔣大為是給我印象最深、最讓我最敬佩的一位演員。』
1982年春節,哈爾濱工人體育館從大年初一到初六,每天從早上8點30分開始到晚上8點30分結束,演出6場文藝晚會,一共演出了36場,最貴的甲等門票是5毛一張。那次演出我能記得的演員只有蔣大為和他愛人張麗君。當時我愛人是哈工體職工,有演出就要很晚纔能下班,需要我送飯、陪她回家。我『借機』免費觀看了蔣大為的精彩演出。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他當時一襲白衣,戴金絲邊眼鏡,每場演唱5首歌,都是當時最熱門、最流行的。有《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駿馬奔馳保邊疆》、《牡丹之歌》、《北國之春》和《要問我們想什麼》,前三首一氣唱完,後兩首是應觀眾掌聲要求加唱的。
蔣大為當時的出場費是唱一場給5元錢,一天賺30元。我那時一個月的工資是38塊6(二級工的工資標准),對蔣大為的收入,我真是羡慕死了。
然而,讓我對蔣大為從內心深處產生敬佩卻是在舞臺之外。在哈工體演出那段日子裡,蔣大為夫婦每天晚上8點30分都和其他演員以及哈工體的職工同乘一輛通勤大客車回北方大廈休息。每到散場後,通勤車上的座位都是被先上來的人坐滿,蔣大為是最後一個出場,所以幾乎總是最後一個上車。沒有座位,車內人很多,他就站在車門的臺階上。有人起身讓座,他總是面帶謙遜的微笑說:『不用,你們也辛苦一天了,我站這兒就行。』當有人主動和蔣大為搭話時,他總是樂於回應,看不出一點明星的架子。熱情、平和、友善、健談的蔣大為給全車人帶來許多快樂。
為陪愛人走一段夜路,我也經常以家屬的身份『蹭車』,但畢竟『底氣不足』,所以總靠門邊坐著,正好就在蔣大為身邊。一次,我給蔣大為讓座,他含笑謝絕。知道我是觀眾後,他對我說:『謝謝你,沒有觀眾就沒有演員,你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所以還是應該你坐。』他還說:『我感覺哈爾濱的觀眾是全國各地觀眾中最熱情的,我還從沒見過大年初一一大早就來看節目的,而且還場場爆滿。』
我們兩家都在北方大廈下了車,夜色中,蔣大為夫婦青春靚麗、挽手相依的背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