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體一
成功男人孤獨
逃避現實
事業有成、家庭幸福的成功男人在別人眼中總是風光無限,令人羡慕。然而,他們在捍衛成功時,往往要面對更復雜的矛盾,付出更多的努力,承擔更大的責任。他們在遭遇挫折和困難時,通常認為自己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不該向別人暴露出脆弱的一面,也不願意找傾訴對象,因此面臨可怕的孤獨感。長此以往,有人堅持不住,選擇逃避現實。據了解,在男性自殺者中30歲到40歲的成功中年人佔了50%。
30歲出頭的李某剛剛工作了4年,就已經從一名普通的銷售員晉昇為統領100多名員工的藥業公司經理。然而,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生意場上一次又一次的『較量』讓他的精神始終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追求完美的他又常常會為自己在生意競爭中小小的失誤而寢食不安,甚至徹夜難眠。在外面,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回到家裡,面對妻兒,他又不願意露出人性脆弱的一面。就這樣,整日生活在巨大壓力中的李某陷入了可怕的失眠和抑郁中,無法自拔。今年2月,不堪重負的李某支走妻兒,在家裡偷偷喝藥自殺。
在哈市某機關擔任領導的老張,最近經常去看心理醫生。他對醫生說,他在單位每天要處理很多重要事情,緊張的神經不敢有一絲松懈,生怕出現什麼差錯,把『官』丟了。上有老下有小,壓力實在太大了。有一段時間,他經常失眠,那時候,真想一死了之。有一次,他吃了30片安眠藥,但剛剛咽下就後悔了,後來就自己偷偷跑到醫院洗胃。
群體二
年輕人脆弱不堪一擊
現在的20多歲的年輕人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從小生活在父母、爺爺奶奶的寵愛和保護下,沒有經受過什麼挫折,承受能力相對較差。很多年輕人步入社會後,在需要獨自處理工作和感情問題時,面對矛盾和挫折往往束手無策,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問題和調節自己,性格偏激的人就用擇極端的方式來逃避生活。
2004年,吳某大學畢業,留在哈市某公司當職員。由於性格開朗、工作負責,吳某一直是異性和同事眼中很有發展前途的年輕人。很快,他和年輕貌美的女同事小李墜入愛河。今年1月,吳某因工作中的一次小疏忽,給公司帶來了巨額損失,被公司開除。突然的失業打擊使吳某的情緒一度陷入低谷,整日郁郁寡歡。在隨後的幾次求職經歷中他又屢次受挫。女友看到吳某整日呆在家裡無所事事,失去了原來的生機和活力,前途又很渺茫,提出和他分手。他幾次低三下四地哀求女友,但都遭到拒絕。面對工作和感情的雙重打擊,吳某幾乎要崩潰了。但他始終沒有把心裡的苦惱告訴朋友和家人,而是獨自一人默默承受。今年2月的一天深夜,躺在床上久久無法入睡的吳某想起了自己面臨的種種不幸,突然覺得自己是個沒用的人,所有的自信和尊嚴已被徹底摧毀,決定用自殺的方式解脫自己。他吞下了100粒安眠藥,幸好被人及時發現纔沒釀成悲劇。
小張大學畢業後在哈市某高校當老師,穩定的工作和收入讓他繼續過著安逸的生活。但很少接觸異性的小張自從有了女朋友後,就不思進取,把全部的精力和時間都放在女朋友身上。去年12月,女友另攀高枝拋棄了小張。面對突如其來的失戀打擊,溫室中長大的小張無力承受,選擇了自殺。像小張這樣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在自殺男性中約佔20%。
群體三
農民進城
常受歧視
農民進城務工,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他們的經濟條件,但也給他們平添了很多煩惱。有些農民工因生活習慣等方面原因,很難融入城市生活,遭到城裡人的歧視和排擠。有些農民工因社會經驗不足、缺少法律知識,經常上當受騙。理想中美好的都市生活卻給他們帶來了種種傷害,心理產生強烈的落差感。在哈市發生的跳樓事件中,多數都是自我感覺生活無望、維權無望的農民兄弟。
剛剛從貧困山村走出的小劉,在哈市一飯店內做服務員。面對紛繁復雜的都市生活,從未出過門的小劉一直無法適應,覺得一切都很新奇,一切也都很陌生,總有種格格不入的感覺。小劉很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平時總是爭著搶著乾活,因此經常得到老板的表揚,並被老板當成教育其他員工的榜樣。但同事卻因小劉『愛表現』、『出風頭』而產生嫉妒心理,經常對其冷嘲熱諷。小劉『老土』的穿著和不太講究的個人衛生習慣也常常成為別人取笑的話柄。不善言談的小劉在遭到『攻擊』的時候,從不反駁,自己一個人偷偷地生悶氣。長期的精神壓抑導致小劉性格偏激,感覺這個社會對他不公平,自己是個多餘的人,活著沒有什麼意義。今年2月21日,當小劉再次遭到『排擠』時,喝藥自殺了。
去年,巴彥縣農民王某來到哈市,在一工地內做瓦工。工程結束後,辛苦了大半年的王某本想拿著自己應得的3000多元血汗錢回老家蓋個新房娶媳婦。但因種種原因,他始終沒有得到一分工錢。去年12月,王某在多次討要工錢無果的情況下心生絕望,爬上了一個六層居民樓的樓頂,准備跳樓輕生。當其在上面徘徊時,被附近居民及時發現,纔沒有釀成悲劇。
專家觀點
社會關系日趨
復雜成為主因
自殺作為一種逃避現實的表現,過去一直都是以生性柔弱、承受能力較差的女性居多。如今隨著社會發展,男性自殺的人數卻呈逐年上昇趨勢。省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趙瑞政表示,這和社會化活動的日趨復雜有很大關系。市場經濟條件下,男性的社會活動明顯增多,而且競爭的加劇導致出現的問題日趨復雜,加大了男性要面對和處理各類內外問題的難度,尤其是處於領導地位的成功男性。面對打擊和壓力,一些不善於調節情緒的男性就會因此對自我價值認同產生懷疑。因此,自殺已不再是個人行為,而是一種社會問題,需要社會的和諧發展來減少和化解各種復雜矛盾,以減少自殺行為的發生。
哈醫大一院心理科的陳曉慧教授認為,男性自身的性格特點決定了大多數人不願意把自己的苦悶和不幸向別人傾訴,如果找不到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或宣泄方式,一些性格偏激的人往往會采取極端的方式解脫自己,比如自殺。今年以來,陳曉慧教授已接待了近300名心理疾病患者,其中男性佔一半,比去年同期上昇30%,而多數來諮詢的男性都表示產生過自殺的念頭。
自殺是一種社會問題,同樣也是一種公共心理衛生問題。省心理諮詢師協會有關專家說,有關部門正籌備建立心理危機乾預中心,該中心暫定於今年6月成立,成立後將向社會公布免費諮詢電話,每天指派專業的心理醫生為有需要的市民義務提供諮詢和幫助,以減少自殺等高危行為的發生。
有關人士指出,一直以來東北男人被當作是粗獷、剛強的代名詞,其實他們同樣也有脆弱的一面,當他們在面對挫折、困難等難題時更需要關心和愛護。因此,作為他們的同事、朋友、妻子、家人,不要忽略了他們的精神需求,要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