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與壟斷行業對簿公堂 維權路上艱難前行 劉天曉叫板霸王條款
2006-03-16 15:04:08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蒙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3月16日電 退休在家的劉天曉每天的主要事情是:從報紙、雜志上剪下來各地打假維權的資料編進自己的集子,走在維權的路上。

  劉天曉,54歲,退休前是黑龍江藝術專修學校教師。從1996年成為哈爾濱市消費者協會維權志願者,至今已10個年頭。

  10年鑄就了一個『狂』人,劉天曉以一介儒者之身挑戰霸權,長纓直指霸王條款。從電信、郵政、煤氣到銀行、保險、鐵路等壟斷行業,劉天曉都曾與他們交涉過或提過合理化建議,有的甚至對簿公堂。他的義舉,不僅使受益者感動,同時也使對手折服。他成為幾十個社會組織、商家的義務監督員,還被媒體評為『打假英雄』。

  挑戰霸王條款

  劉天曉的維權活動持續了10年之久,而集中進行公益維權活動則是近5年的事。以個體力量挑戰擁有雄厚實力和背景的強勢集團,在世俗看來無異於螞蟻撼大樹。但劉天曉不相信這些,他狂,狂就狂在不畏霸權;他狂,但狂得有理性。

  叫板郵政儲蓄,是『狂人』公益維權的第一步。

  2001年『五一』長假,劉天曉帶著老母親出外旅游。為了方便出行,他在哈爾濱市郵政局和興分局辦理了郵政儲蓄業務。辦理時,工作人員承諾,辦理業務24小時後,在全國任何一家郵政儲蓄網點都可以取款。然而,當劉天曉在沈陽取款時,卻發現沈陽的郵政儲蓄網點不是停業就是不辦理取款業務。他找到沈陽市郵政局反映情況,未得到滿意答復。

  回到哈爾濱後,他立即到哈爾濱市郵政局服務檢查處反映這個情況,沒想到的是,工作人員稱哈爾濱儲蓄網點沒有責任。『皮球』在哈爾濱和沈陽之間踢來踢去。當年7月,他毅然在南崗區法院起訴郵政局。

  由於證據確鑿事實清楚,一審劉天曉勝訴,郵政方面沒有提出上訴。此案劉天曉共索賠500餘元,其中包括他滯留在沈陽的住宿費、往來奔波的車費等。

  2004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哈爾濱用戶所持的由農業銀行發放的燃氣收費卡居然被每年收取10元費用。經調查纔知道,燃氣公司與農行之間有過一個協議,燃氣公司付一定費用請農業銀行代收燃氣費,哈爾濱市農業銀行制作交費卡以方便用戶交費。事實上,燃氣公司已經支付給銀行一定費用,然而農業銀行竟然回過頭又向燃氣用戶收費。而且,燃氣公司規定,用戶必須辦理儲蓄卡業務,否則交不了費。這是典型的霸王條款。劉天曉算了一筆賬,哈爾濱市市區有300多萬人口,近百萬家庭,如果每家收10元錢的話,那就是近千萬元!劉天曉數十次找到農行、燃氣公司,據理力爭。最後,以農業銀行不再代收燃氣費告終。

  劉天曉很注意通過聽證會來體現消費者意志,無論是國家還是當地的價格聽證會,劉天曉都要報名參加,即使不能做代表他也要參加旁聽。

  維權步履艱難

  打假維權者幾乎都有過被謾罵、恐嚇乃至被告上法庭的經歷,劉天曉也不例外,每每遇到這種情況,劉天曉都一笑了之。

  在介入到公益維權領域後,劉天曉更加感到維權的艱難。面對壟斷行業的霸權行為,他感覺到自己力量的弱小。在法庭上,往往是他一個人在與一個龐大的律師班子對陣。而對陣的背後,搜集證據、查閱法律條文不僅使他心力憔悴,而且也消耗大量經費。有時候,勝訴後得到的賠償還不夠他的開銷。曾有人這樣形容當今中國從事公益維權的人:勝得悲壯,敗得光榮。劉天曉對此感慨頗深。

  幸運的是,劉天曉不再孤獨,目前,夕陽紅老年服務隊、哈工大法學院等也紛紛加入到公益維權行列。

  劉天曉的維權活動得到了省、市消費者協會的支持,由於他能力出眾,長期被聘為兩級消協組織的『3·15』維權志願者。有了兩級消費者協會的支持,劉天曉就有了自己的『根據地』,維權之路也走得更遠。

  公心感動周圍人和對手

  劉天曉的公益維權活動在於論出一個理,因此,他多次提出一元錢的索賠。他的對手貌似強大,往往對他采取以勢壓人的方式。但是,當劉天曉真的要起訴時,對手又往往希望和解,有時甚至出錢收買。這些,劉天曉一概予以拒絕。對他來說,保持一顆公心是公益維權的精髓所在。

  公益維權事業費力不討好,不僅維權對象言辭激烈,就連身邊的人開始也不理解。在種種壓力下,愛人、孩子也都紛紛勸他,不要再『管閑事』了。對此,劉天曉也曾有過深深的失落感,但他仍然堅持著自己的信念。

  哈爾濱市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孫礪十分認可他的行動。在她看來,劉天曉是那種維權意識非常強並有韌勁的人。

  在狀告哈爾濱鐵路局一案中免費為劉天曉辯護的律師王賽紅十分欽佩這位年過半百的退休教師,她認為,劉天曉在從事著一項神聖的事業,值得所有人尊敬。

  同樣,在這起狀告鐵路局案件中,負責審理此案的哈鐵運輸法院民庭審判員對劉天曉印象十分深刻,他說:『這起訴訟標的額之小十分罕見,原告不同意調解,說明其並不單純為獲得賠償金而起訴,這是一起「公益訴訟」。』劉天曉的對手——哈鐵路局法律顧問張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這起案件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說明乘客的維權意識已提高。

  劉天曉總是來去匆匆。在維權的路上,他希望有一天停下來時,會有無數人繼續走下去。

責任編輯: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