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3月19日電 近日,哈市不少醫院悄然推出手術限價,一家二級醫院限定闌尾炎手術880元、疝氣手術1200元、剖腹產2800元……那麼『手術限價』的受益者是誰呢?百姓對這種方式是否認可?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患者:擔心服務受影響
市民李先生認為,現在到醫院看病,對於花多少錢心裡沒個譜,聽醫生的話,哪筆費用都得花,可一個小病弄不好也得個萬八千的,老百姓承受不了哇!他想,大病手術費限價,能使醫療費用得到控制,應該得到人們的擁護。
在某私營企業供職的馮先生則認為,治病不像是買東西有個固定價。希望手術限價不是打價格戰,如果這樣的話,醫院有可能偷工減料。
同行:搶病人的一種手段
哈市某大醫院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從目前不少醫院手術實行限價來看,醫院還是有讓利空間的。實行手術最高限價其實是一種競爭的手段,隨著醫療機構走入市場和民營醫院的不斷崛起和擴張,必然會引起醫院之間展開對病人的爭奪。
醫院:限價有雙重意義
記者在哈市第七醫院了解到,該院手術限價的每個單病種的費用比原來下降了50%。主要是從患者住院費、手術費和醫務人員的勞務費上讓利。
該院王雪東說,限價措施推出後,外科手術量比平時增加了兩倍多。『推出手術限價一方面為患者創造低廉的就醫環境,另一方面可以讓醫院能得以生存。』
衛生部門:降價不能降質
對醫院手術實行限價的做法,衛生界一位權威人士認為,受醫療供求關系的影響,任何醫院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由選擇,然而有一點很關鍵:醫療質量要上去,否則就沒有生命力。
哈市衛生部門有關負責人認為,醫療部門主動降價是好事,尤其是大醫院,在保證技術標准、服務質量及安全性的前提下,可以減輕患者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