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9年,只有初中文化基礎、年僅16歲的吳鐵岩被分配到哈軸承集團公司熱處理廠成為一名普通的學徒工。起初因為學歷比較低,他跟著老師傅當了8年磨工。吳鐵岩回憶當時情景時稱:『當學徒的8年裡,我一邊利用業餘時間翻閱大量電氣方面的書籍,一邊跟著老師傅「偷學」相關技術。』1978年,工廠成立了引進車間,吳鐵岩很幸運地被選中成為一名真正的電工。吳鐵岩說,當時因為自己只有初中文化,面對連見都沒見過的世界先進設備和技術不會使用,以及和外國專家語言不通等問題,他感覺到了巨大的壓力。為了能在最快時間內勝任新工作,白天他寸步不離地跟隨在專家身旁,用心學、認真記、不懂就問;晚上回到家整理筆記、查閱資料,常常不知不覺就到了天亮。
1988年,已經35歲的吳鐵岩報考了省公交管理乾部學院電氣工程專業,盡管是班裡年齡最大的學生,但他卻是最刻苦的學生。經過3年的學習,他系統地掌握了電工基礎、高等數學、電子技術、數控技術、微機原理與應用等30門電氣方面的相關知識,並以最優秀的成績畢業。之後,吳鐵岩在自己的崗位上嘗試著搞了幾十項改革和技術改造,其中13項成果在哈軸承集團公司和省市獲獎,共節約技改費用500萬元,大大提高了公司的生產效率。
2005年,由他組織、設計、試制的保護氣發生爐及紅外線分析儀獲得成功,填補了我國保護氣發生爐生產的空白,為哈軸承集團公司節約投資50多萬元。對於現在取得的成績,吳鐵岩稱:『技術改造的過程是一個學習、探索、攻關的艱苦過程。我相信知識能改變命運,只要拼搏了就一定會成功。我不相信「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我希望把我的知識和技術無償傳授給徒弟們,帶動身邊的工人兄弟一起成為有知識、有技術的新型工人。』